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有趣的是,当时徐庶向刘备推荐的是卧龙诸葛亮,却始终没有提及凤雏庞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要解开这个谜团,关键就在于合适二字。当时的刘备处境十分艰难,手下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谋士也有孙乾、糜竺、糜芳等人,但总兵力不足三千,还蜗居在新野这个小县城里。说句实在话,当时的刘备势力连三流都算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徐庶推荐的诸葛亮对刘备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意外之喜。
诸葛亮虽然来自名门望族,却丝毫没有世家子弟的傲慢习气。更难得的是,他早已在隆中隐居时就制定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一直在等待像刘备这样的明主。无论是人品修养还是学识才华,诸葛亮都像是为刘备量身打造的完美人选,两人简直天作之合。
反观庞统,虽然也是难得的军事奇才,但性格却与他的凤雏称号如出一辙——高傲自负。这位世家子弟身上带着典型的贵族做派,目中无人,人缘极差。以他那种孤傲的性格,要是真跟刘备共事,恐怕会把刘备气得够呛。试想,这样的刺头,徐庶怎么敢推荐给正处于创业初期的刘备呢?那不是给主公添乱吗?
说到底,徐庶的选择体现了一个深刻的用人智慧:不是最优秀的人才就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当时刘备的处境下,谦逊务实、善于谋划的诸葛亮,显然比恃才傲物的庞统更符合发展需求。这也正是徐庶举荐时的良苦用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