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技术突破引日媒关注:福建舰电磁弹射进度远超预期
9月23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做出罕见举动,完整转发了中国福建舰进行舰载机弹射试验的视频画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媒体中,多数仅选择报道歼-15T战斗机和空警-600预警机的画面,唯独《朝日新闻》大胆展示了第五代隐身战机歼-35的弹射过程。
这段视频在日本网络引发激烈讨论,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人仍持怀疑态度,有人声称这肯定是电脑合成的假视频,也有人坚持认为中国技术不过是模仿美国,更有甚者抛出航母过时论,认为现代战争应该依靠无人机和导弹。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一位观察细致的日本网友提出了独到见解:这并非首次成功弹射,而是首次公开。从细节判断,这段视频实际拍摄于今年3月。
虽然没有提供直接证据,但这位网友的推测与多方面信息高度吻合。首先,中国官方报道中明确使用训练而非测试的表述。在军事术语中,测试指技术验证阶段,而训练意味着系统已进入实战化应用阶段。这种措辞差异暗示,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可能早已通过技术验证。
更关键的是视频中的细节:在9月海南30多度的炎热天气下,画面中的甲板工作人员却身着厚重棉服。这与今年3月福建舰在黄海北部进行第七次海试时的气候条件完全吻合——当时当地气温仅3-7度。这些细节佐证了视频实际拍摄时间要早于公开时间约半年。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此前国际军事观察家普遍预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要到2024年底才能完成初步验证,歼-35的适配测试更被认为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可能在今年3月就已实现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连续弹射,技术成熟度远超外界预期。
福建舰的快速进展凸显了中国航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美军福特号航母遭遇的技术困境不同,福建舰各系统配合良好,未出现重大故障。目前该舰正在南海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这片水域深度适中、面积广阔,是开展舰机协同演练的理想场所。
种种迹象表明,福建舰很可能在近期完成涂装调整、人员轮换等最后环节后,于三亚海军基地正式服役。若能在国庆前后入列,将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电磁弹射时代,远洋作战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这一进展不仅展现了中国军工的创新能力,更预示着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