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着一句形容人窝囊废的俗语——扶不起的阿斗。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因其昏庸无能而名垂青史。
刘禅作为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独子,本应继承父亲雄才大略。可惜这位太子爷天资愚钝,与聪慧过人四个字毫不沾边。刘备晚年最忧心的,就是辛苦打下的江山要交到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手里。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甚至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足见其绝望之情。
诸葛亮何等精明,早看出刘禅不是当皇帝的料。但为表忠心,仍承诺会全力辅佐。其实他心里明白:先主在世时尚且未能一统天下,如今要靠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简直是痴人说梦。
果然,诸葛亮死后蜀汉迅速衰败。亡国后的刘禅被司马昭软禁在洛阳,为保性命对敌人唯命是从。有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蜀地歌舞,降臣们睹物思国、泪流满面,唯独刘禅看得眉开眼笑。当被问及是否思念故国时,他竟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司马昭不禁感叹:就算复活诸葛孔明,遇到这样的主子又能如何?
其实刘禅的没心没肺很可能是装出来的。司马昭确实动过杀心,担心蜀汉旧臣会借机复国。为打消司马昭的顾虑,刘禅想出一条妙计:他在府门高悬中山寨匾额。司马昭看到后恍然大悟——倒着念就是在山中,暗示自己愿归隐山林、与世无争。这个举动最终保住了他的性命。
后人评价此事时常说:看似愚笨的刘禅,关键时刻倒显出几分小聪明。他用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在乱世中得以善终,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