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的国学观
迪丽瓦拉
2025-10-09 07:06:31
0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所有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都有过争议。中国因为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这方面的论争就更加激烈。戊戌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了著名的《劝学篇》,就在学习西方现代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今天看来,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张之洞认为只有走现代化之路才能保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劝学篇》开宗明义,说:“当今中华诚非雄强”,若不变法,必然要像印度、越南、朝鲜那样亡国、沦为殖民地。到那时,中国的“圣教将如印度之婆罗门窜伏深山,抱残守缺;华民将如南洋之黑昆仑,毕生人奴,求免笞骂而不可得矣”。因此,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知耻”、“知惧”、“知变”、“知要”(如何变法)、“知本”(哪些传统的东西需要坚持)。他认为“五帝不沿乐,三王不袭礼”,无论是“征之经”,还是“征之史”,还是“征之本朝”,典章制度无一不变,所以因时变法乃天经地义。他主张在学习西方文化时,须“政、艺兼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都需要中国认真学习。即便议会政治,在中国“学堂大兴,人才日盛”之后,也可“议之”。张之洞强调,就目前的“救时之计、谋国之方”而言,“政尤急于艺”,学习西方的体制更急迫、更重要。

自甲午战争以来,“外强中弱之形大著”,人人都认识到中国的贫弱,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自卑主义开始抬头。对此张之洞认为,身为一个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西方国家的学校都要学习古典经文,“示宗教也”,小学也要学习拉丁文,“示存古也”,都重视历史与传统。所以,中国学习西方之时,必先“固本”,要让人们“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如果做不到这点,盲目西化,“西学愈深,其疾视中国亦愈甚”,如果那样的话,“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张之洞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传统文化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如果抛弃传统文化,必然会丧失民族的灵魂,必然会造成文化的毁灭。这样的民族也实现不了现代化。因为一个丧失了理性精神、对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弃如敝帚的民族,又如何能够认识到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

张之洞并不认为中国古代学术全无糟粕,他说中国传统的学术流派,各有长短,诸子驳杂,虽然各有一定之理,但亦有很多难以见容于今世的内容,很多主张如果“施之于今日必有实祸者”,但是“瑕不掩瑜”,其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欲通学术流别,增益才智,诸子百家“未尝不可兼读”。不过张之洞认为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最有价值,所以要以《论语》《孟子》为“群经之权衡矣”,要以其为“读诸子之准绳”。张之洞特地批评了康有为遵奉的《公羊》之说,认为:“假如近儒《公羊》之说,是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喜也”。

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张之洞主张要“治要而约取也”。在孔孟时代,经籍不多,“人执一业可以成名,官习一事可以致用”,但是“今日四部之书汗牛充栋,老死不能遍观而尽识”。而且在需要现代化的今天,“不讲新学则势不行,兼讲旧学则力不给”。所以张之洞本着“致用当务为贵”的原则,按他的说法“损之又损”,分经学、史学、诸子、理学、词章、政治、地理、算学、小学等,开列出了一批基础书目,张之洞认为这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书籍。不过,以今人的目光看来,张之洞所开列的书目数量仍然过于庞大。

对于新、旧学的关系,张之洞认为:“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也就是说中学主要起教化的作用,要通过中学,让人们接受基本的传统道德教育,并热爱自己的国家等等,应该说此言在原则上并无错误。张之洞主张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中,要“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地、政治等是旧学,而西政、西艺、西史等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张之洞认为学习西方、走现代化之路时,对中国固有的东西要有变有不变,“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也就是说不能抛弃的是中国人的基本伦理、基本精神。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年事已高、且身居高位等因素,张之洞的主张也有一些保守,对于西方现代社会也有某些误解之处,诸如他反对父子平等、男女平等、将民权说视为无政府主义、极力替清政府开脱等等。但其主张总体而言是稳健的、改革的,反映的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其中的很多论断已经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所证明。(姚传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赤... 江畔烽火:一场改写历史的赤壁之战 长江之畔,百万大军浩荡南下。曹操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被铁索连成一...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刘备因仁义之名广受敬重,却因缺乏稳固根基错失两位将才,最终他们都投奔了曹操,其中一人的后代...
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篇章:民国三... 在中国近代货币发行史上,民国三年(1914年)铸造的袁世凯侧面像壹圆银币(俗称"袁大头")具有特殊的...
原创 中... 日本间谍在中国:历史渊源与现代威胁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今天的中国,那些看似普通的街道、公司,甚至是...
原创 俄...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军工:技术换生存的艰难岁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这座红色巨塔轰然倒塌,...
雍正皇帝几乎全年都那么忙,那雍... 雍正帝,即康熙皇帝的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堪称清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九...
原创 杨... 革命岁月中的战友情:陈赓与杨得志的并肩往事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陈赓与杨得志都是战功卓著的军事统...
原创 唐... 唐太宗晚年的心结:功臣李勣的生死考验 唐朝初年,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各显其能。在贞观年间,战场上活跃着...
白起被赐死时已经70多岁了,秦... 一代战神的陨落:白起之死的前因后果 一、英雄末路 公元前257年,秦国都城咸阳城外十里处的杜邮...
刘禅接连娶了张飞的2个女儿,却... 皇室的婚姻游戏:刘禅娶张飞女儿背后的政治玄机 在古代皇室中,婚姻从来不是爱情的结合,而是政治利益的...
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唐玄宗又... 唐玄宗晚年沉溺享乐,朝政日渐荒废,曾经强盛的帝国此时已是暗流涌动。在歌舞升平的表面下,一个巨大的危机...
原创 中... 【欧洲繁荣幻象:当三大支柱同时崩塌时】 曾经风光无限的欧盟,就像住在精心装点的玻璃温室里——西欧国...
原创 林... 篮球新星林葳的NCAA去向终于有了新进展!虽然至今官方尚未公布最终消息,但最新动态让球迷们看到了希望...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逐步铲除异姓诸侯王。在这些诸侯王中,战功赫赫的韩信尤其...
原创 美... 美副总统强硬喊话俄罗斯:必须拿出和谈诚意 据外媒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对俄罗斯发出严厉警告,称...
原创 一... 日本武士道中的切腹文化:从神话传说到军国主义象征 在日本历史长河中,切腹(或称剖腹)作为一种独特的...
刘邦是个小人,但是三秦之地的很... 【草根逆袭的权谋密码:刘邦的生存智慧】 在历史长河中,能成大事者往往靠真本事,但才华与人品从不是捆...
原创 欧... 最近特朗普在联大对欧洲开炮,称“你们的国家正走向地狱”,矛头直指欧洲的移民潮以及对气候变化的执着,同...
原创 上... 民政局门口的风真凉,刮得我新买的裙子都贴在腿上。手里攥着刚打印的单身证明,指尖沁出的汗把纸边都浸湿了...
原创 西... 改写后的文本: 1225年春天,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返回蒙古草原,在土拉河畔的营帐中休整,度过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