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军事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落后;经济上承受着国民党政权留下的沉重负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新生政权虎视眈眈,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扶植反华势力。
令人惊叹的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仅用八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跨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不得不改变态度,从明目张胆的挑衅转为主动寻求建交。这一转变的背后,离不开三位杰出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一位美国退役上将曾坦言:若没有这三位人物,美国或许不会如此重视中国。
让我们走近这三位民族脊梁:
钱三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
1913年,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书香世家。他原名钱秉穹,三强这个响亮的称号源于一个有趣的童年故事。少年时代的钱三强与好友通信时,对方自称大弱,而称他为三强。父亲得知后赞赏道:'三强'寓意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个好名字。从此,钱秉穹正式改名为钱三强。
目睹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钱三强立志以科技报国。1937年,他远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师从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娜·居里。在异国他乡,他仅用三年就获得博士学位,并荣获法国科学院物理学奖。1948年,面对法国政府的极力挽留,他毅然回国,开创了中国原子能研究事业,为两弹一星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学森:航天事业的开拓者
1935年,钱学森怀揣报国理想赴美留学。在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指导下,他仅用一年就完成三年课程,39岁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50年,当他决定回国时,却遭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美国海军次长甚至放言:宁可枪毙他,也不能放他回国,他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
被软禁五年间,钱学森饱受折磨,一度患上失语症。1955年,他巧妙地将求救信藏在香烟盒中寄回国内。在周恩来总理的斡旋下,中国以释放11名美军飞行员为代价,终于迎回这位科学巨匠。回国后,钱学森隐姓埋名三十载,在戈壁荒漠中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原子弹、氢弹研制和卫星发射,将中国国防事业推进了至少20年。
黄旭华:核潜艇之父
1958年,34岁的黄旭华接到秘密调令,从此隐姓埋名三十载,投身核潜艇研制。面对苏联的轻蔑拒绝,他和团队仅凭两个玩具模型,用算盘进行复杂运算,攻克无数技术难关。1970年,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这三十年里,黄旭华连父亲去世都未能回家。直到1987年,93岁的老母亲才得知儿子是为国效力,临终前嘱咐家人:不要怪老三,他是在为国家做大事。
这三位科学巨匠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科学报国是知识分子的崇高使命。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族脊梁,中国才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