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越南谅山省支马乡打响。解放军127师379团2营6连2排长万清华带领全排新兵,在首次实战中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年轻队伍,面对经验丰富的越军时毫无惧色,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毙敌军31人、俘虏1人,其中万清华一人就消灭了17名敌人。
这场战斗的精彩表现引起了在公母山观战的张万年副军长的注意。通过望远镜,他看到万清华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战术动作干净利落,身后11名战士同样勇猛。张万年当即对参谋说:把那个冲在最前面的小伙子找来,我要给他请功!
战前,这支年轻部队曾面临巨大挑战。当时43军的新兵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他们要对抗的是参加过抗美战争、实战经验丰富的越军。但张万年将军早有准备,他坚持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训练理念,在战前组织了多次模拟演练。
支马防线地形险要,历史上就易守难攻。1940年,日军一个7000多人的机械化旅团曾在此被200名广西警察阻击一个多月。越军304B师123团正是依仗这样的地形优势,狂妄叫嚣要活捉张万年。
战斗打响后,127师和128师仅用两小时就攻破612高地群。但在进攻2号高地时,6连遭遇顽强抵抗。越军利用地形构筑了坚固工事,埋设大量地雷,还得到16号高地的炮火支援。3排在清障时伤亡惨重,半小时内就有16人受伤。
危急时刻,万清华主动请缨。他先带人仔细侦察,摸清敌情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佯攻吸引火力,主力则从西北侧迂回。在进攻中,他巧妙利用越军火力间隙,将战士分成小组交替前进。当遭遇密集火力时,他指挥后方炮火压制,自己则带人快速突进。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攻占第一道战壕时。万清华和3名战士刚跳入战壕,就遭遇敌军手榴弹袭击。他们迅速转移位置,继续向山顶推进。张万年通过望远镜目睹了全过程,对万清华既能冲锋陷阵又能指挥作战的能力赞不绝口。
下午2点,2号高地被完全占领。这场战斗不仅打开了通往禄平县的通道,更创造了新兵部队的作战典范。战后,万清华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其连队获英勇冲杀连荣誉。他的战术经验还被推广到其他部队,激励了后续作战。
这场战斗充分证明,严格的训练和出色的指挥,能让年轻战士在战场上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万清华和他的战友们用行动诠释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