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广岛核爆之日,重温1945年中国最佳新闻:《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今天这期内容的文案是我在8月6日这天出的,今天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广岛原子弹爆炸80周年的纪念日。遵照惯例,今天上午,日本广岛市举行了相关纪念仪式,日本首相石破茂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 表示决不能让广岛、长崎的悲剧再度重演。同时,石破茂还强调了日本将坚持“无核三原则”,坚持日本的使命,“引领”国际社会,努力实现“无核世界”。
石破茂出席广岛核爆80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的相关内容,我是在央视新闻上看到的。央视没有被日本人挑起来的节奏牵着鼻子走,而是在报道相关新闻的同时,还附上了这样一段背景介绍:
“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长期以来,日本把自己描绘成原子弹轰炸的‘受害者’,却对遭受轰炸的原因和对他国的侵略历史完全忽略。”
除了央视之外,这一天还有很多国内媒体报道了这条新闻,比如凤凰啊、澎湃啊、中新啊、观网啊,等等等等。
而在所有这些报道了广岛核爆80周年的报道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还得数大公文汇网发的这条,因为它有着一个和其他报道的画风都不太一样的标题——
《哈哈哈 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其他媒体的官微在发广岛核爆80周年的动态时,用的都是不咸不淡的#广岛原子弹爆炸80周年#这个词条,只有大公文汇网不走寻常路,在这个词条之外还加上了另外一个自创的词条:
#大公报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虽然看上去很有喜感,但“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这个说法并非单纯只是戏谑,它是有历史渊源的,而且这个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45年8月10日,也就是广岛核爆4天之后。大公文汇网的前身《大公报》在这一天发了条号外,这条号外的头版新闻用的标题,就是《哈哈哈 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大概是为了应景的缘故,所以大公文汇网的小编在编辑微博的时候,还不忘把《哈哈哈 日本人吃原子弹啦》这份号外的报纸截图给贴出来。它的原文篇幅并不长,算上标点符号、标题和时间戳啥的还不到500字,但在我看来,我愿将其称之为“1945年中国最佳报道”。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把这篇报道的原文从头到尾给大家念一下,你们听完就知道了。
时间:中华民国卅四年(1945年)八月十日,下午四时
主标题:《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副标题:广岛被炸后几乎全部夷为平地
(中央社讯)据东京(1945年)广播,据《读卖报知》(今天日本《读卖新闻》的前身)记者报告,八月六日,原子弹轰炸广岛城后所造成破坏情形如下:“敌”(美军)机以原子弹炸该地后所留之可怖情形,殊难形容。八日上午,该记者乘装载志愿救护队队员之飞机,记者虽由救护队员处获得一般景象之暗示,但当记者亲自目击该城受击之巨大时,亦饱受惊恐。城中所有建筑物,几全部崩溃夷平,被烧之树干,易形惊人。(广岛县)县知事两夜未睡,在残余之建筑物上监督救护工作。其余其他官方雇员,大多家人丧命,但仍进行救护工作。据目击轰炸情形者告记者称,其初闻飞机发动机音,仰首探望,但见黑物一块,在空中涨大,倏(注:shu,第一声)然发出刺目红绿色闪光。其眼片刻失明后,只觉曾目击头顶上空之敌机,在炸弹迅将爆发前,在城空已不见敌机。另一目击轰炸者称,是时,其在田中工作,当爆炸发生时,其躲入附近竹林中,当其立起时,但见房屋尽毁,四周皆大火。
又讯,广岛全城全毁,只剩一烟囱,死六万人,伤者十万人。
我估计现在年轻一点的同志和朋友都不知道什么是“号外”了,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做一点补充说明吧。
中国号外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什么叫号外报?按照《辞海》的说法,所谓“号外报”,就是指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经出版,后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发行的报刊。因为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号外始于上海《申报》在1884年8月间出版的“号外报”。《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其薪火相传的香港《大公报》目前仍在出版。在113年的历史上,《大公报》到底出版过多少号外报,恐怕谁也说不清。
《大公报》的历史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02年6月至1916年9月,也被称为“英敛之时代”;第二阶段是1916年9月至1925年11月,也被称为王郅隆时代;第三阶段是1926年9月至1949年9月,也被称为“新记《大公报》时代”;第四阶段是1949年10月至今,我个人愿称之为“人民的《大公报》”时代。
2008年9月,《大公报》记者王鹏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他专程去了趟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并在国图的报刊阅览室里翻阅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公报》,最后找到了十几份“号外报”,第三阶段的有6份,其中就包括那份1945年8月10日出版的《哈哈哈 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多亏国图保存了这份号外的原件,也多亏《大公报》给它印制了电子复印件,要不然今天我们可能就没机会一睹它的真容,也就不知道当年真正有良知、有水平的中国媒体,是怎么报道广岛核爆这桩新闻的了。
虽然一晃眼已经80年过去了,但我觉得,即便到了今天,《大公报》这份号外读起来也依然不过时。好的经典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可以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就算换了一个时空,后来人在感受的时候也依然觉得回味无穷。
说句可能在一些人听来有点政治不正确的话,现在一谈到广岛、长崎核爆,国内外的主流舆论动辄就是“悲剧”“遗憾”“苦难”“受害”,完完全全就是跟着日本方面的节奏走,中国的立场和声音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是少得可怜。
日本人觉得广岛、长崎核爆是“悲剧”,跟我们一群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被核爆你们日本人心里就一点数都没有吗?有南京大屠杀和731等那么多血泪历史的殷鉴在前,我从不觉得每年8月6日的底色是感伤的,也不认为发生在这一天的广岛核爆是什么“悲剧”。我觉得这是“爽剧”,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爽剧,同时也是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蹂躏压迫的全世界所有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后人的爽剧。
我们既是二战的受害者,也是胜利者,这双重身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的先烈玩了命替我们争回来的。为什么他们当年要那么玩命?不就是为了能让今天的我们,他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吗?
今天是广岛核爆80周年,在这样的大喜日子里,我们要是不乐乐呵呵,嘻嘻哈哈,反倒还被加害者的后人精心炮制出来的所谓“受害者”叙事牵着鼻子走,人家“悲剧”我们也“悲剧”,人家“遗憾”我们也“遗憾”,人家“默哀”我们也“默哀”。
在对方既不知悔改,也不肯认错的情况下,我们这群受害者的后人,要和那群加害者的子嗣共情?这叫什么,同志们?这叫背祖忘宗,这叫骨头贱得发痒。
受害者和胜利者就该有受害者和胜利者的姿态,大喜的日子就应该高高兴兴地说些让大家快活的事情,比如“哈哈哈,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日本人吃原子弹难道不值得“哈哈哈”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而且早在8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得比1945年那会儿强大不知多少倍了?我们,这些沐浴在他们披荆斩棘的荣光之下的后人,我们难道有资格比当年的他们更低落吗?我想我们是没有的。
别跟我扯什么“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你不能只在吃原子弹的时候,才想起来和我们中国人引用《礼记》里的典故。想要别人尊重你的“伤痛”,请先正视自己的“罪行”。否则,每一次广岛纪念仪式上的“和平宣言”,都只会让世人更清晰地看到——日本欠我们这些受害者后人的,从来不止两颗原子弹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