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将军的抗日传奇:智勇双全的伏击战大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携手抗日。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前线。由于国民党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许多干部不得不降级任职。陈赓将军从红一师师长调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同年10月7日,他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战场,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
七亘村伏击战:连续设伏,重创日军
1937年10月26日,陈赓在娘子关以南的七亘村巧妙设伏,一举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300多匹骡马及大量军用物资。令人惊叹的是,仅仅两天后,他再次在同一地点设伏,又击毙日军百余人,缴获数十匹骡马。11月2日,他转战黄崖底,成功伏击日军109师团135联队,消灭300多名敌人。短短一周内,陈赓通过三次伏击战,共毙伤日军7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粉碎九路围攻: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三战三捷
1938年3月,日军集结3万兵力,分九路围攻晋东南根据地。陈赓率386旅在神头岭设伏,歼灭日军1500余人;随后在响堂铺战斗中击毙日军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并烧毁180辆军车;最后与兄弟部队配合,在长乐村消灭日军2200多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计划。接连惨败的日军恼羞成怒,甚至打出“专打386旅”的旗号,调集重兵企图报复。然而,陈赓在香城固再次设伏,又让日军损失惨重。
太岳军区反“铁壁合围”:智勇脱险
1940年5月,陈赓升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多次率部痛击日军。1941年10月,日军调集3万多人,对太岳军区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为应对敌人的进攻,陈赓将主力部队派往外线,专门袭击日军后勤补给线,自己则带领军区机关在根据地内与敌人周旋。
一天黄昏,陈赓正率军区机关沿山间小路向和川镇转移,突然侦察兵报告:前方发现数百名日军,携带有山炮和重机枪等重型武器。陈赓身边虽有300多人,但能作战的只有一个警卫连,其余均为机关人员,硬拼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就在他准备下令撤退时,后方又传来消息:另一股日军正沿山顶大道逼近。前后皆有强敌,打不得,退不得,情况万分危急。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陈赓果断下令:“停止前进,就地宿营!”
随后,他带领队伍隐蔽在距离山底小路仅100多米的一片密林中,静静潜伏。所有人屏息凝神,随时准备战斗。令人意外的是,这两股日军竟未察觉近在咫尺的八路军,大摇大摆地从树林旁经过,连搜索都未进行。就这样,陈赓以过人的胆识和冷静的判断,成功从日军眼皮底下脱险。
陈赓将军的军事才能和临危不乱的指挥艺术,在抗日战争中屡创奇迹,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伏击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