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之亡,并非亡于党争,而是亡于素有“女中尧舜”的高滔滔?
迪丽瓦拉
2025-10-09 23:04:19
0

北宋灭亡的原因,史家常归咎于新旧党争。

高滔滔以"女中尧舜"之名垂帘听政八年,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这位看似贤德的太皇太后,真为王朝埋下了致命伏笔吗?

青梅竹马成帝后,门第显赫握实权

小字"滔滔"的高氏生于名门望族。

曾祖高琼是宋初名将,祖父高继勋也官至节度使,母亲是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

这样的出身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铺就了坚实基础。

年幼时因姨母曹皇后的关系进宫,结识了同岁的仁宗养子赵宗实。

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仁宗看在眼里,与曹皇后约定:"异日必以为配"。

这段宫中童年经历塑造了高滔滔的性格。

她聪慧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对宫廷政治有着超乎年龄的敏锐度。

十五岁嫁给赵宗实后,很快就生下长子,展现了她在皇室中的地位。

赵宗实继承皇位成为宋英宗后,高滔滔成为皇后。

她深谙后宫生存法则,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又要为儿子们的前途谋划。

英宗在位仅四年就去世,年轻的高滔滔成为皇太后。

儿子神宗即位时年仅二十岁,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

高滔滔眼看着这个儿子推行王安石变法,内心充满了不安。

她出身的传统士大夫家庭,对激进的改革措施本能地反感。

高太后对熙丰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因宋朝的家法,无法出面干预。

这种压抑的情绪在神宗统治期间不断积累。

她看到变法带来的争议和混乱,心中早已盘算着等待时机。

神宗驾崩时年仅三十八岁,留下了一个十岁的儿子赵煦。

高氏垂帘听政,暗地让人按十岁孩子的模样缝制一件黄袍。

这个细节透露出她的深谋远虑和对权力的渴望。

权力终于完全落入了高滔滔手中。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幕后观察的皇太后,现在她要亲自掌舵这艘巨大的国家航船。

司马光复出,新法尽废除

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文彦博、吕公著等人也相继上台,掌握了朝政。

这些人物都是高滔滔精心挑选的。

他们与她有着共同的政治理念——恢复祖宗旧制。

司马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免役法。

他召集百官讨论,声势浩大。

朝堂上,支持新法的官员噤若寒蝉,反对新法的官员则群情激奋。

司马光等人任用刘挚、王岩叟等人为谏官,竭力诋毁攻击变法派。

这些谏官每日上疏,历数新法的"罪恶",攻击变法派官员的"奸佞"。

朝堂变成了清算的战场。

青苗法被废除了,这项旨在帮助农民度过春荒的政策,被指责为"与民争利"。

地方官员纷纷上报,说农民们庆祝新法废除,焚烧青苗钱账簿。

市易法也被取消了,政府不再插手商业贸易,市场重新回到商人手中,支持新法的官员被指责为与商人勾结,牟取私利。

保甲法同样难逃厄运,这个旨在强化地方治安的制度,被认为扰民伤财。

各地保甲组织纷纷解散,武器上缴国库。

变法派人物如吕惠卿、章惇、蔡确、吕嘉问等人,有的被贬,有的被判刑,有的被逐出政府机关。

曾经意气风发的变法派官员,现在成了过街老鼠。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对王安石本人的处理。

虽然这位前宰相已经致仕在家,高滔滔还是下令削夺他的一切荣誉称号,连"荆国公"的爵位都被剥夺。

短短几个月内,熙宁变法的所有成果都被一扫而空。

朝廷仿佛回到了仁宗时代,一切都要按照"祖宗旧制"来办。

吕大防、梁涛、刘安世等人还把支持变法的八九十名官员划入王安石、吕惠卿、蔡确等人名下,认为他们结成死党。

这种做法完全超出了正常的政策调整范围,带有明显的报复色彩。

哲宗心中埋仇恨,只见臣背受屈辱

十岁的哲宗赵煦在垂帘听政中经历了什么?

表面上看,他每天跟着太皇太后上朝,学习如何治国理政。

实际上,这段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高氏出于培养哲宗的目的,在临朝听政时大多带着哲宗一起。

她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孙子能在实践中学会治国。

座位的安排出了问题。

高滔滔让哲宗与她相对而坐,群臣则面向太皇太后汇报工作。

这样的安排在成年人看来很正常,在敏感的孩子眼中却成了屈辱。

哲宗每天坐在那里,看到的都是大臣们的后背。

他们向太皇太后行礼,向太皇太后汇报,向太皇太后请示。

他这个皇帝仿佛隐形一般。

更让哲宗难受的是群臣的态度。

众臣因为觉得哲宗年幼,凡事还是得由太皇太后定夺,因此也常忽视皇帝的存在。

有时候哲宗想发言,大臣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敷衍几句就转向太皇太后。

这种被忽视的感觉日复一日地积累着。

哲宗的自尊心在每一次被无视中受到伤害。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皇帝,开始对太皇太后产生复杂的情绪。

高滔滔对哲宗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

高氏为政独断,对哲宗过于严苛。

她总是以长辈的姿态教训哲宗,动不动就说"你还小,不懂事"、"这些事情你以后就明白了"。

哲宗的生母朱贵妃也成为了高滔滔打压的对象。

高氏有意贬抑哲宗生母朱贵妃,这加深了她与哲宗之间的嫌隙。

哲宗看着母亲在宫中的低微地位,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八年的垂帘听政期间,哲宗表面上乖巧听话,内心却在积累着对太皇太后和旧党的仇恨。

他记住了每一个冷落他的大臣,记住了每一次被无视的屈辱。

哲宗后来说,垂帘听政期间他"只见臀背"。

这句话充满了怨气和不甘。

一个皇帝竟然只能看到臣子的屁股,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羞辱。

等待成为了哲宗唯一的选择。

他默默忍受着,心中盘算着总有一天要报复回来。

这种压抑的愤怒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酵。

高滔滔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她以为自己是在培养一个贤明的君主,实际上却培养了一个心怀怨恨的报复者。

太后驾崩政局转,党争激化国力衰

高滔滔去世了,这个掌控北宋政局八年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为国事操心。

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死亡竟成为北宋政治格局彻底翻转的转折点。

哲宗终于等到了机会。

十八岁的他不再是那个只能"看臣背"的小皇帝,现在他要亲自掌权,要为八年来的屈辱讨回公道。

章惇被召回京城,这个曾经的变法派核心人物,在元祐年间被贬到遥远的岭南。

哲宗的第一道诏书就是恢复他的官职,任命他为宰相。

朝野震动。

绍述政治开始了。

哲宗明确表示要继承父皇神宗的政治路线,恢复王安石变法的所有措施。

这个决定完全出于个人情感,而非理性的政策考量。

司马光刚刚去世不久,哲宗就下令追夺他的一切荣誉。

这位曾经的元祐宰相,死后竟然连谥号都被剥夺。

报复的烈火开始燃烧。

吕公著、吕大防等元祐重臣纷纷被贬。

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发配到南方偏远地区,有的甚至死在了贬所。

哲宗的报复毫不留情。

苏轼兄弟也没能幸免。

这两位文坛巨擘因为支持元祐政治,被哲宗视为眼中钉。

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海南岛。

新法重新实施了。

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全部恢复。

地方官员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按哪套标准执行。

政策的反复让整个官僚系统陷入混乱。

新旧两党更迭执政,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

朝廷政策朝令夕改,官员们人心惶惶,不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更严重的是,党争完全脱离了政策本身,变成了纯粹的权力斗争。

新党报复旧党,旧党反击新党,无休无止。

国家的精力都消耗在了内耗上。

地方治理出现了严重问题。

官员们忙于站队,无心治理民生。

有的地方同时执行新旧两套制度,有的地方干脆什么都不做,坐等上面的明确指示。

财政状况也开始恶化。

新法的反复实施和废除,耗费了大量的行政成本。

地方政府疲于应付政策变化,税收征收效率大幅下降。

军事实力同样受到影响。

保甲制度的废除和恢复,让地方武装力量陷入混乱。

边防军队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明显。

北宋的根基在这种内耗中逐渐动摇。

当金国崛起时,这个曾经繁荣富强的王朝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外敌入侵了。

高滔滔的政治遗产就是这样:

她成功地废除了可能挽救北宋的改革,加剧了党争的激烈程度,培养出了一个报复心极强的皇帝,最终导致了政治体系的根本破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名将家族演义:隋唐两宋的将门传奇】 在传统评书艺术中,那些世代传承的将门世家总是最引人入胜的篇章...
考研心路:央财VS浙大,哪所高... 1. 专业特性:各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存在差异。例如,像金融、经济这类热门学科报考人数较多,分数线也相...
原创 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五大夫翳率领一批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三月己卯日,到达...
原创 1... 二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由美国主导的联邦德国(西德)和苏联控制的民主德国(东德)。作为冷战时期...
原创 他... 1982年,沈阳军区迎来重要人事调整。时年71岁的廖汉生政委即将卸任,由61岁的刘振华接替他的位置。...
原创 日...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及其对现代韩国的影响 从1910年到1945年,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了长达...
岱海遗址群:解码史前“走西口” 当清晨阳光洒向大地时,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湖面泛起金色波光,宛如一幅多彩油画。此刻,环绕在岱...
原创 薛... 薛家将传奇:六代猛将的辉煌战绩 在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中,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并称为三大家将,他们的故...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并起、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在这个烽火连天的乱世中,涌现出许多威名远扬的精...
原创 三... 三国名将录:八位威震天下的右将军 在中国古代军事体系中,右将军是一个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武将官职。这个...
原创 若... 蜀汉命运的转折点:夷陵之战胜利后的六大危机 夷陵之战一直是三国迷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当时刘备不顾...
原创 李... 李唐复国:李世民如何重拾家族失落的历史机遇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李世民建立唐朝的故事常被简单描述为夺取...
原创 秦... 秦汉户籍制度:封建帝国的生命线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秦汉时期犹如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为后世两千...
原创 王... 穿越者疑云:王莽的超前思想与彭加木失踪之谜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
原创 特... 美国会武力干预委内瑞拉局势吗?近期,美国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的军事动作频频,不仅部署了多艘军舰,还以打...
大明亡国前夜,崇祯想要最后的“... 最后时刻的安排 下午三时许,崇祯收到了小舅子周铉的血书,急匆匆召来内阁诸臣,说外城已破,有什么好办法...
原创 后... 唐朝那位传奇皇帝:从唐玄宗到唐明皇的称呼之谜 说起唐朝最富戏剧性的皇帝,非唐玄宗李隆基莫属。这位...
原创 访... 中美军事交流破冰背后的真实博弈 时隔六年,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代表团终于踏上中国土地,这场迟来的面对...
新农合年底截止!今年还交不交?... 新农合断缴新规下的“隐忧”与“惊喜”:缴费的智慧账与健康红利 您是否曾因一时的疏忽,让辛辛苦苦参保...
他终身未娶,却写下宋代最动人的... 五一假期曾去杭州游玩,闲逛到杭州西湖的孤山,才知道这是林逋终身隐居的地方。回来以后,每当想起这位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