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访美说服特朗普,美对乌军援政策转向激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亲自前往美国,与特朗普会面谈。经过一番交流,特朗普的态度明显转变,不仅公开表示支持乌克兰在北约协助下“恢复边界原状”,还松口允许乌军使用美制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这一立场甚至比拜登政府时期更为强硬,而背后的动机并不复杂——利益驱动。
特朗普的“生意经”:军火交易稳赚不赔
特朗普支持乌克兰的条件很明确:美国不再无偿提供军事援助,北约盟友必须为每一分钱买单。无论是子弹还是导弹,乌克兰想要多少,就得让欧洲国家支付多少。至于乌军如何使用这些武器,美国概不负责。如果乌克兰选择打击俄本土,那更好——远程武器价格更高,利润更丰厚。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早已向欧盟摊牌。他在欧洲访问时,不少官员担忧“俄罗斯可能进攻波兰”,而贝森特直接回应:“俄军不会打到华盛顿。”言外之意,欧洲的安全危机与美国无关。历史上一战、二战初期,美国都未直接参战,而是靠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大赚一笔。如今,特朗普政府如法炮制,趁俄乌冲突大发战争财。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长赖特也向欧盟施压,敦促其彻底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承诺美国将满足欧洲的所有需求。显然,美国军工和能源巨头都想借这场冲突大捞一笔。
欧盟的无奈:被美国“拿捏”却无力反抗
然而,美国的计划要成功,前提是俄乌战争持续,欧洲长期陷入困境。欧盟外长卡拉斯很快意识到问题,公开喊话特朗普:“仅靠欧洲无法结束这场战争,你曾说要停止杀戮,不能把责任全推给我们,自己却只顾赚钱。”
尽管卡拉斯不忘吹捧美国是“北约最伟大的盟友”,甚至将冲突归咎于普京的“邪恶”,但她的表态在特朗普眼里无足轻重。早在特朗普上任初期,卡拉斯访美时就遭到冷遇——美国连敷衍的理由都懒得给,最终她只能参加几场活动,草草回国。
欧洲的困境:进退两难,沦为棋子
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处境极为尴尬:既没有与俄罗斯正面抗衡的实力,又缺乏及时止损的魄力。如今,他们只能被特朗普一步步“割肉放血”,同时被迫接手一个被战火摧毁的乌克兰。更危险的是,北约可能因此被拖入战争。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特朗普是否会为了利益改变策略?这场博弈中,欧洲显然已是输家,而真正的赢家,或许只有那些发战争财的美国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