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诸多强盛王朝中,秦、汉、隋、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常被称颂。但若论及军事辉煌,南朝刘宋王朝堪称一绝——这个曾以四千精兵大破九万南燕铁骑、两千步兵击溃三十万北魏铁骑,成功收复长安、洛阳两都,被辛弃疾赞为气吞万里如虎的王朝,其开国气象本不逊于汉唐。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出身寒微,却凭借赫赫战功开创基业。他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文有傅亮、徐羡之,武有檀道济、到彦之,阵容之盛堪比汉高祖的萧何韩信、唐太宗的房玄龄李靖。然而这个本可成就大一统的王朝,却因一场骇人听闻的政治变故戛然而止——开国宰相徐羡之竟联合托孤大臣,弑杀了刘裕钦定的两位继承人。
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秦朝李斯虽参与陷害扶苏,但系受赵高胁迫;汉朝霍光废黜昌邑王也保留了其性命。而徐羡之等人竟将少帝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赶尽杀绝,其手段之狠辣,连后世权臣朱温、司马懿都望其项背。
这位胆大包天的宰相徐羡之,出身东海徐氏官宦世家。其祖父徐宁曾任江州刺史,父亲徐祚之官至上虞县令。他早年与刘裕同在桓修麾下任职,结为莫逆之交。当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时,徐羡之迅速崭露头角,从镇军参军一路升迁至尚书仆射。在刘裕北伐期间,他留守建康监国,展现出卓越的行政才能。
建康城中曾发生一桩骇人案件:朱兴之妻周氏因三岁幼子患癫痫,竟将其活埋。朝臣皆主张处死周氏,唯徐羡之力排众议:虎毒尚不食子,周氏虽罪无可赦,但若处死生母,岂不让亡童背负弑母恶名?最终周氏被流放边疆。这番法理兼顾人情的论断,令其声望大增。
刘裕称帝后,徐羡之受封南昌县公,官至尚书令、扬州刺史,总揽朝政。这位出身寒门的宰相虽学识有限,却以缜密务实著称。他酷爱围棋,棋艺冠绝当时,同僚傅亮曾感叹:徐公胸有丘壑,不可小觑。永初三年(422年),刘裕病逝前授予徐羡之班剑武士三十人,命其与傅亮、谢晦、檀道济共同辅政。
然而这位托孤首辅的作为令人瞠目。少帝刘义符沉迷嬉戏,次子刘义真又屡有过失,徐羡之竟联合傅亮、谢晦发动政变。他们先以修缮府邸为名在谢晦家中密谋,又召名将檀道济入京助阵。景平二年(424年)六月,檀道济率兵突入华林园,将正在划船嬉戏的少帝擒获。这位少年天子被废为营阳王后,与弟弟刘义真相继遇害。徐羡之等人改立宜都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
新帝即位后,徐羡之表面谦让权柄,实则大权独揽。当元嘉三年(426年)文帝清算旧账时,这位权臣的结局颇具戏剧性——听闻宫中异动,他仓皇出逃至新林浦,在陶灶中挥剑自刎。其子徐乔之虽尚富阳公主,仍难逃诛连。颇具讽刺的是,徐羡之年轻时曾有相士预言:君当位极人臣,然有大厄。他在吴县遭遇灭门惨案时以为厄运已过,殊不知真正的劫数正在庙堂之上。
回望这段历史,徐羡之的作为确实空前绝后。同为开国宰相,萧何临终仍举荐曹参继任;房玄龄病中仍上书谏止征辽。而徐羡之对先皇子嗣的狠辣手段,即便在权臣辈出的魏晋南北朝也属异数。若唐太宗的长孙无忌效仿此举,恐怕贞观之治早成泡影。这段充满血腥味的权力游戏,不仅断送了刘宋的统一大业,更成为后世权臣引以为戒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