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造船硬实力:走进外高桥造船厂
站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码头上,眼前景象令人震撼:数十艘钢铁巨轮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这里不仅正在建造中国第二艘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更创造了80天完成万吨油轮建造的中国速度。作为中国造船业的标杆企业,外高桥造船厂正以惊人的效率和技术创新,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 【中国速度的造船奇迹】 英国观察员大牛在参观时,被一艘即将完工的114000吨油轮所吸引。这艘为希腊船东定制的油轮,目前已完成80%的建造进度。 从钢板切割到整船下水,我们只需要80天。项目负责人周丰华自豪地介绍道。他详细解释了这个惊人的建造流程: - 前22天:完成船坞下料和半船搭建 - 第40天:船体起浮 - 后续16天:完成整船组装 - 最后阶段:进行焊接、喷漆和舾装作业 这样精确到天的节拍式生产,是外高桥保持高效的核心秘诀。但周丰华坦言,实现这样的速度并非易事。他回忆道:第一次建造时,货油舱的周期管控让我们吃尽苦头。一个环节延误,整个项目就会乱套。 【从学生到竞争者的蜕变】 外高桥造船厂成立于1999年,从最初只能建造散货船,到如今90%订单来自海外,这家企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最令人瞩目的是其在大型邮轮领域的突破。 邮轮项目部副部长韦胜圣向大牛讲述了艰难的创业历程:欧洲船厂对我们严防死守,连手机都不让带上船参观。他们垄断了全球90%的邮轮订单。面对技术封锁,中国团队迎难而上。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造过程中,仅8毫米薄板的变形控制就让他们绞尽脑汁。 就像在群山中攀登,你甚至不知道哪座才是最高峰。韦胜圣这样形容当时的困境。经过5年攻坚,团队不仅成功交付首艘邮轮,第二艘爱达·花城号的建造周期还缩短了4个月。 【赢得国际市场的秘诀】 在汽车运输船领域,外高桥同样取得了突破。意大利格里马尔迪集团一次性订购了3艘9000车位的汽车运输船。这些船只采用低油耗主机和零碳排放技术,获得了国际船级社认证。 造船总监李芝忠透露:20年前我们连10万吨级船都造得不多,现在30万吨级也不在话下。他特别提到,随着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在与国际船东谈判时也更有底气。现在超出合同的要求,船东必须额外付费。 目前,外高桥正在研发更先进的10800车位汽车运输船,继续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正如格里马尔迪集团高管所说:在很多领域,中国造船已经超越日韩,而且这种优势还在持续扩大。 从跟跑到领跑,外高桥造船厂的故事,正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生动缩影。每周日晚22:00,锁定凤凰卫视中文台《近观中国》,带您深入了解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节目制作团队: 制片人:张小玲 编导:沈洁编辑:于二丫 付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