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火通明。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将召开,会场内已坐满了各级领导干部。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总理不时低头看表,却迟迟没有宣布会议开始——因为最重要的与会者毛泽东主席还未到场。
当时钟的指针距离预定开会时间仅剩最后几分钟时,毛主席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会场。随着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人立即起身,与会人员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然而在这片起立的人群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邓小平同志始终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纹丝不动。
这个看似反常的举动立即引起了在场许多人的注意。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解读为对领袖的不敬。但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非但没有介意,反而对邓小平的做法表示赞许。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两位伟人共同的政治理念——坚决反对个人崇拜。
早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邓小平就曾以苏联的教训为例,深刻阐述了个人崇拜的危害。他指出,苏联将斯大林神化的做法,最终导致斯大林逝世后党内出现严重混乱。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率先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崇拜。他的主张得到了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即便在后来政治生涯几经起伏,邓小平依然坚持这一原则。在接见外宾时,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任何政党或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因此我们党坚决反对个人崇拜。更难得的是,他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从不避讳提及毛主席的名字。
毛主席本人对反对个人崇拜的呼声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亲自提议禁止为领导人祝寿禁止用领导人姓名命名地名、企业名等具体规定,有效遏制了当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个人崇拜风气。即便在特殊时期,当有人将四个伟大的称号强加给他时,毛主席只用讨嫌二字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明确表示只愿保留教员这一朴素称呼。
有趣的是,当年那些对邓小平不起立行为颇有微词的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再见邓小平时,竟主动为当年的误解道歉。而毛主席在会议上那句我进会场,唯独小平没有起立,稳如泰山的评价,更彰显了两位伟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历史证明,毛主席和邓小平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反对个人崇拜这一原则立场上高度一致。毛主席晚年对邓小平人才难得的评价,以及对其政治生命的保护,都体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而邓小平后来的历史贡献,也印证了毛主席当年决策的英明。这段往事不仅展现了两位伟人的政治智慧,更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