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在军中长期担任重要职务,长征期间曾出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为何缺席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许多历史研究者心头。
事实上,叶帅未能与会的原因颇为具体。据其本人在1980年代向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当时他正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养伤,另一方面还要肩负军委作战指挥的重任。
长征初期,中央和军委机关整编为两个纵队,叶帅详细回忆道,我负责指挥第一纵队,李维汉同志(化名罗迈)领导第二纵队。行军途中条件异常艰苦。在途经广西山区时,敌机发现了我们的行踪,投下数枚炸弹。其中一枚就在我附近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我掀翻在地。
说到此处,叶帅的描述愈发具体:当我挣扎着爬起来时,发现右大腿上部被弹片击中,鲜血不断涌出,浸透了整条裤腿。随身携带的军大衣也被弹片打成了筛子。警卫员范希贤见状立即赶来,和战友们一起把我抬上担架。时任卫生部长的贺诚同志闻讯后,第一时间赶来为我包扎伤口。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其有限,军医无法实施手术取出弹片,这块弹片就这样一直留在了叶帅体内。到达遵义时,我的伤势仍未痊愈。叶帅解释道,加上当时我在军委分管作战事务,需要处理前线战况,所以没能参加这次重要会议。
历史学者陈冠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一史实。这部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的畅销著作,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十位开国元帅的传奇人生。该书不仅荣登年度畅销书榜单,更一度占据军事类图书销售榜首,成为研究我军历史的重要参考读物。
尽管未能亲临会场,叶帅对遵义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始终持坚定支持态度。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不仅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轻伤不下火线的顽强作风,也折射出战争年代革命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