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航母杀手的兴衰史:一场被美国搅黄的军购往事
1996年,中国曾试图从乌克兰购买一艘特殊的军舰,却在美国的阻挠下屡屡受挫。这艘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军舰,正是苏联时期令美国海军闻风丧胆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那么,这艘军舰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军事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虽然苏联在陆军和火箭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海军建设上却始终难以与美国匹敌。面对美国强大的航母编队,苏联另辟蹊径,决定发展导弹巡洋舰这一非对称作战利器。 1980年,苏联首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正式服役。这艘排水量达2.4万吨的巨舰装备了大量导弹武器,成为苏联海军的骄傲。但基洛夫级造价昂贵,难以大规模列装。为此,苏联又研发了经济版的光荣级巡洋舰。 光荣级虽然被称为阉割版,但其战斗力不容小觑。它装备了先进的导弹系统,包括可携带核弹头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配合完善的防空、反潜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按照苏联的规划,21艘光荣级组成的舰队足以对美国航母编队实施饱和攻击。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一宏伟计划戛然而止。当时正在建造的第四艘光荣级巡洋舰乌克兰号成为烫手山芋。俄罗斯因经济困难拒绝接收,乌克兰又无力独自完成建造。2002年,走投无路的乌克兰决定出售这艘完成度已达70%的军舰。 中国成为最理想的买家。当时中国海军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初期,急需先进舰艇。双方一度接近达成3.5亿美元的采购协议。但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对乌克兰施加强大压力,最终搅黄了这笔交易。更讽刺的是,美国承诺的经济援助最终也未能兑现。 如今,这艘曾经的海上霸主只能在乌克兰港口慢慢锈蚀。而中国则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055型驱逐舰、国产航母相继问世。这段军购往事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自力更生才是强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