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建成(约589-626年),小名毗沙门,是唐朝开国后的首位太子。作为李渊的得力助手,他不仅协助处理朝政,更在平定天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采纳魏徵的计策,成功招抚降将、剿灭刘黑闼叛乱,为大唐统一奠定基础。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太子,身边自然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部下。那么,在玄武门之变后,这些追随李建成的心腹将领们,各自迎来了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1. 魏徵:从谏臣到名相
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大臣,最初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他不仅帮助李建成平定山东叛乱,更在归降唐朝后说服李勣献地归顺。玄武门之变后,魏徵凭借过人才智获得李世民重用,成为贞观之治的重要缔造者。他提出的兼听则明、居安思危等治国理念影响深远。643年,享年64岁的魏徵在长安离世,留下千古名臣的美誉。
2. 王珪:流放归来的智者
这位曾隐居南山的谋士,经李纲推荐成为李建成的军师。虽因卷入政治斗争被流放四川,却因此躲过玄武门之祸。李世民登基后不计前嫌,将他召回重用。王珪历任要职,最终在639年以礼部尚书之职病逝长安,可谓善终。
3. 裴矩:三朝元老
这位历经北周、隋、唐三朝的老臣,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李建成的东宫重臣。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时刻,他选择协助李世民劝降太子旧部,因而获得升迁。627年,80岁高龄的裴矩在民部尚书任上寿终正寝。
4. 罗艺:桀骜不驯的悍将
以勇猛著称的罗艺曾随李建成平定刘黑闼叛乱,成为太子心腹。李世民登基后虽给予高位,但他仍起兵造反,最终在627年兵败被杀,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5. 李瑗:惶惶不可终日的宗室
作为李渊的堂侄,李瑗与李建成交好。玄武门之变后因恐惧谋反,被部下王君廓设计杀害,年仅41岁,还被削去宗室身份。
6. 韦挺:起起落落的仕途
深受李建成器重的韦挺,曾因卷入政争被流放。归朝后虽受重用,官至御史大夫,但晚年仍因被疑心怀怨望遭贬,646年在象州刺史任上去世。
7. 冯立:忠勇双全的将领
这位李建成的亲信将领在玄武门之变时率军死战。归顺后因战功卓著出任广州都督,为官清廉,最终在任上善终。
8. 薛万彻:从猛将到叛臣
曾以百人破敌二十万的猛将,玄武门之变时仍为李建成死战。归顺后屡立战功,还成为驸马。可惜晚年卷入谋反,最终被处死。
这些将领的命运轨迹,折射出唐初权力更迭的残酷与微妙。有人得以善终,有人身败名裂,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大唐开国历史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