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完全没想到,就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大幅提高 H-1B 签证申请费用的同时,中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举措——面向海外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几乎同一时间的政策对比,让人们普遍认为,这将对国际科技人才的流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可能帮助中国在全球创新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美国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创新。然而这次中国主动出手,意味着全球科技人才的走向或许会被彻底改变。在这场无声的“人才争夺战”中,中国似乎又抢先一步。
根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签署公告,将企业为 H-1B 签证申请人缴纳的费用,从过去的数千美元大幅提高到 10 万美元。要知道,H-1B 是美国吸引高学历外国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签证通道,每年名额只有 8.5 万个,其中印度申请者比例超过 70%。美国方面强调,这么做是为了确保引进的是真正高水平、不可替代的人才。但政策公布后,不仅引发了混乱,白宫还紧急补充说明,这笔高额费用只针对首次申请,不涉及续签或现有持证人。
而就在美国收紧的同时,中国也做出了重大调整。自今年 10 月 1 日起,中国在普通签证类别中增加了“K字签证”。这一签证专为在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学习和研究的外国青年人才设立。与以往不同,申请者无需国内机构或雇主的邀请函,也不用担保,就能获得更加灵活的入境次数、更长的有效期和停留时间。持证人不仅可以参与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还能从事创业和商务活动。
很明显,中美两国的签证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印度作为 H-1B 的主要来源国,对此尤为敏感。印度媒体普遍认为,美国设下高门槛后,中国的 K 字签证无疑成了一个新选项。这种“美国收紧,中国放宽”的差异,被一些评论称为美国的“自我削弱”,甚至可能把全球 STEM 人才推向中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这次不再只是“被动引才”,而是主动设置规则,释放出长远的战略信号。K 字签证打破了“必须先有雇主才能入境”的旧模式,降低了制度门槛,方便青年科技人才来华考察、创业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弥补国内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不足,还为未来二三十年的科技竞争提前布局。吸引年轻学者和科研人员,让他们在职业早期就与中国建立联系,培养情感纽带,未来很可能转化为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成为推动中国科技生态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美国的新政可能带来副作用。高额的申请费用对大型跨国公司影响不大,但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来说,却几乎是致命打击。这会让他们在争夺国际人才时处于不利地位,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创新活力。长远来看,这也可能导致美国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失去优势。
不仅是中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也在积极推出各自的人才签证政策。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而中国的 K 字签证无疑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很可能吸引到更多来自印度及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可以说,中美在签证政策上的“一紧一松”,为全球人才流动增添了新的变数。中国展现出的开放姿态和战略眼光,让其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不过,必须承认,全球人才争夺是一场持久战。签证政策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胜负关键在于,能否营造出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机遇的创新环境,让世界各地的人才愿意留下并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