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
历史回眸
1.1950年10月,遵义县5万多名青年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2260名青年应征入伍,人民群众捐资23.87亿元(旧币),全区各地相继掀起抗美援朝热潮。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的遵义籍战士唐猛(右一)、胡于美(女、左二)与文工团战友在朝鲜合影
延伸阅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随后介入并越过“三八线”,战火逼近中朝边境,直接威胁中国东北边境安全,也对新中国的和平建设环境构成严重挑战。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经过审慎决策,正式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部署,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全国随即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遵义县的行动正是在此全国动员背景下展开。
中央号召下达后,遵义县迅速开展宣传动员,5万多名热血青年主动报名,积极要求参军,报名人数远超实际征兵需求,展现出强烈的报国热情。最终经过筛选,2260名青年正式应征入伍,这些青年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告别家乡和亲人,编入部队后经训练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承担起保家卫国的作战任务。
图为当年抗美援朝的真实影像
在参军热潮之外,遵义县人民群众也积极参与后方支援,通过捐钱、捐物等方式助力前线。当地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张贴标语、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让“保家卫国”的理念深入每个家庭。最终共筹集捐资23.87亿元(旧币),当时旧币1万元约合新币1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为志愿军购置武器装备、药品、衣物等物资。
捐资参与者涵盖农民、工人、商人、教师等各个群体,甚至部分贫困群众也拿出积蓄,体现了“全民支援前线”的凝聚力。成为全国抗美援朝运动的典型代表之一。
2.1959年10月,遵义专区抽调民工7000人参加滇黔铁路建设。
(资料来源:遵义市档案馆)
栏目支持:
遵义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
遵义市党史研究室
遵义市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