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甘肃陇南地区,具体来说是西和县南部的仇池山一带,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小国家——仇池国。它的建立时间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历史学家李祖桓教授的说法,仇池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之一。从公元196年汉建安元年算起,到公元552年梁承圣元年,前后延续了333年。如果只从296年杨茂搜在仇池重新立国算起,到552年,也有123年之久。这还不包括后来在这一地区相继出现的武都国、武兴国和阴平国。 不过,因为北魏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确立了“十六国”这个专有名词,导致后来的学者常常忽略了仇池国等其他政权,使人误以为当时只有“十六国”。实际上,当时的国家数量远远超过16个。虽然仇池国在正史中的记载不算多,但现代学术界已有不少相关研究,例如《仇池国》《仇池国志》《氐族研究》《氐羌源流史》,以及《陇南历史上的五国历史》等专著。
狭义上的“仇池国”主要指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296—371年)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385—443年)。广义上,还包括其后裔在仇池一带相继建立的武都国、武兴国和阴平国。这些政权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东南部——西和、成县、文县等地。最终,随着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阴平国的灭亡,仇池杨氏的政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氐族逐渐融入其他民族。 仇池杨氏原本是氐族人,来自今天陕西汉中的略阳一带。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族人迁入仇池山定居。三国时期,杨氏曾参与凉州马超、韩遂等人反抗曹操的战役,战败后部分族人投奔蜀汉,其余则被曹操迁往陕西扶风、甘肃天水等地。后来,曹魏政权甚至封杨千万为“百顷氐王”,这里的“百顷”就是指仇池山。 前仇池国建立于公元296年。当时西晋动荡,杨茂搜率四千户族人迁入仇池,自号辅国将军,氐族推举他为王,建立前仇池国,国都在仇池山一带,统治范围包括武都、阴平两郡。此后因兄弟相争,国力逐渐衰弱。最终在371年,苻坚派将攻破仇池,氐族人被迁往关中,前仇池国灭亡。 后仇池国建立于公元385年。当时前秦因淝水之战失败而分崩离析,苻坚的女婿杨定率部重返仇池,自称仇池公,并招纳氐族和汉族百姓一同建国,国土一度扩展到天水、略阳、汉中等地。可惜394年杨定战败身亡,政权衰落。443年,后仇池国被北魏灭亡。 仇池灭亡后,杨氏家族仍不断建立新的政权: - 武都国(443—477年),由杨文德建立,传两代四主,存在34年,是五个政权中存续最短的。 - 武兴国(478—553年),由杨文弘建立,前后存在52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 阴平国(479—580年),由杨广香建立,存续近百年,直到北周时期灭亡。可以说,仇池国及其后续政权的存在时间相当长,不仅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还对“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和陇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的白马藏族被认为就是氐族的后裔,与仇池国有着血脉渊源。在今天的陇南西和县,当地仍能看到仇池国的遗迹,比如仇池金印,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