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宣传画相信不少朋友都见到过,有号召大家积极开展建设的,有揭露帝国主义野心的,还有宣传建设成果的。
但朝鲜画的揭露社会乱象的讽刺漫画,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实际上,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当地在重建祖国的同时,也很看重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那个年代,当地整体的创作氛围也较为活跃,曾经出了不少讽刺漫画来揭露社会乱象。
这些讽刺漫画整体的故事情节十分清晰,在有限的篇幅内能让人一下就能明白想表达的内容。
而这种风格和表达方式在现在很难见到了,下面我就带大家来欣赏几幅。
第一幅漫画的名字叫作《角度》,是讽刺虚假宣传和面子工程,该幅漫画于1959年创作。
故事内容也很简单,就是一位出去购物的平壤市民走在大街上,透过窗户看到一家商店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但进去后,市民才发现窗户中看到的只是一幅宣传画而已,实际上店里啥都没有。
这幅漫画主要是想表达——“商店承诺销售的商品要和实际销售的商品一致,商店的作用是满足人民和游客的购物需求,而不是作秀”。
据称,当时来到平壤的外国游客曾反映存在这种情况,明明街头商店里东西看着很多,但却买不到东西。
而这种行为一旦被曝光,不仅会引发民众不满,更重要的是会被南边的同胞嘲笑,这就太丢人了。
所以,虽然当地表示这种情况不存在,但创作者还是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开展了自我批评,还把漫画发表了出来。
说实话,邻国用堆满商品的商店用来作秀的情况,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听说过。
虽然不知道真有此事还是段子,但至少在五十年代漫画家就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痛恨。
要知道,当地的商店可都是国营的,这幅漫画讽刺商店作假,就相当于讽刺当局带头骗人和搞面子工程,放到现在估计是不会被允许发表的。
第二幅漫画的名字叫作《互相帮助吧》,是讽刺大男子主义和不承担家庭责任的漫画,该幅漫画同样创作于1959年。
故事情节是结婚前男人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和老婆一起互帮互助,共同过上好的生活。
结婚后,丈夫却什么家务都不干,画中的妻子在一边做饭带娃,丈夫则在旁边抽着烟看着报纸,只顾自己享受。
最讽刺的是,丈夫阅明明读着宣扬高尚价值的报纸,却做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其实,漫画所宣传讽刺的情况在当地很常见,那里的大男子主义风气一直很浓,男人做家务在传统观念里并不被提倡。
所以,女孩的家人也会担心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不务正业的男人,这样女儿既不能享受荣誉,还会操劳一生。
所以,这幅漫画虽然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但放到现在也丝毫不过时。
而男孩的母亲也有顾虑,比如平壤的母亲经常担心自己的儿子爱上咸镜北道的女人,为什么呢?
因为那里的女性被认为是朝鲜半岛最美丽的,但她们也以坚韧强势著称,婚后会完全控制平壤丈夫的生活。
第三幅漫画没有题目,但想表达的主题很清晰,就是讽刺一些人只看到美貌,而忽略了社会道德。
在这幅1957年的讽刺漫画中,一位男青年坐在公交车的座椅上,在行驶的过程中,他的身边分别站过“拄着拐杖的老人”、“提着物品的大婶”、“背着孩子的母亲”。
可无论身边的人年龄多大、情况如何,男青年都装作看不见,根本没有打算让出自己的座位。
但当他的身边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青年后,男青年顿时满脸堆笑的起身让座,而女青年则鄙夷的看着他。
1934年,苏联作家安德烈·普拉东诺夫曾表示——“在苏联知识分子的圈子里,男人往往因为一个女人长相平平,而看不到她的价值”。
但这种“颜值即正义”的情况说实话直到现在依然很常见,包括我自己都不能免俗,会通过一个人的外表来做一些事先设定。
以上就是一些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讽刺漫画,和我此前见到的口号式的朝鲜宣传画风格大相径庭,说实话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这种生动幽默的讽刺漫画更多的是出现在报纸、杂志、教科书上,一般也不会出现在街头,这可能也是我们很少见到的原因。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知道,现在当地的书本报纸上是否还有如此生动的讽刺漫画?还是只剩下口号式的直白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