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这一次,是真的按捺不住了。
一支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的高级将领组成的代表团,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阵容,直接飞赴北京,参加中沙第六次军事合作委员会会议。
他们的核心目标很明确:与中方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双边军事和防务合作。乍看只是“途径”二字,但在外交语言中,背后意味深长,也让西方和以色列紧张不已。
从美国“铁杆盟友”到主动转向
长期以来,沙特都是美国在中东最坚定的盟友。它不仅是美国武器的最大买家之一,也是美国在该地区安全架构的重要支柱。
沙特的空军几乎就是美式体系的翻版,从F-15战斗机到“爱国者”防空系统,再到人员培训和联合演习,沙特防务与美国紧密相连。美国既是军火供应商,也是沙特王室的“安全保护伞”。
然而,如今沙特主动叩响北京的大门,说明它正面临巨大的安全焦虑,并在进行战略转向。
空袭事件:撕掉美国“安全承诺”的面纱
沙特真正被惊醒,是源于不久前的一次空袭。
以色列战机突然轰炸了卡塔尔首都多哈,理由是“哈马斯领导层在此集会”。这一举动不仅震动国际社会,更让沙特看到一个残酷现实:美国的“安全承诺”根本靠不住。
作为卡塔尔和沙特的盟友,美国非但没有制止,还被怀疑事先知情甚至默许。沙特不得不思考:今天多哈遭轰炸,明天会不会轮到利雅得?
王储小萨勒曼由此意识到,把国家安全完全交到美国手里,犹如在刀尖上跳舞,风险巨大。
沙特的两步棋:结盟与东向
在危机感驱动下,沙特迅速打出两步棋:
第一步:火速结盟。 多哈遇袭后,沙特立即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沙,并迅速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承诺若一方遭受攻击,另一方必须提供军事支援。
第二步:东向访华。 签署协议后,沙特三军高层立刻前往北京。这才是关键的一步。
表面上是加强与巴基斯坦合作,实际上,沙特真正看中的,是巴基斯坦背后那个强大的东方伙伴——中国。
“中沙巴铁三角”:间接安全合作的妙招
沙特深知,直接大规模采购中国先进武器,可能与美国关系彻底破裂,风险太大。于是它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借助巴基斯坦这个中间渠道。
巴基斯坦军队被称为“中国武器试验场”,其作战体系与解放军高度兼容。比如在震惊外界的“5·7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歼-10CE战斗机,在红旗-9BE防空系统的支持下取得压倒性优势,充分展示了中国装备的实战能力。
目前,巴基斯坦还在与中国谈判引进更先进的歼-35AE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一旦成行,它将成为全球首个装备中国隐身机的外国空军。
沙特想得很清楚:我提供资金,中国提供装备和技术,巴基斯坦提供人力与地缘位置。当巴基斯坦军队被“中国制造”武装到牙齿,沙特的安全屏障将前所未有地坚固。
这意味着,沙特买到的不是零散的武器,而是一整套体系化的区域防务保障。
中国能带来的,是体系而非零件
美国和以色列需要明白,沙特寻求的不仅是战机或导弹,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安全方案。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合作不附带政治条件,坚持互利共赢和不干涉内政,正好符合沙特追求“战略自主”的需求。
中国能提供的支持是全方位的:
- 装备层面:从隐身战机、防空反导系统到无人机、舰艇,全系列覆盖;
- 体系层面:卫星侦察、数据链通信、指挥控制一揽子方案;
- 后勤培训层面:完整的操作、维护、培训体系;
- 战略层面:通过中沙巴合作,形成对以色列军事冒险的制衡力量。
谁最紧张?
沙特的转向,最难受的莫过于美国和以色列。
以色列原以为轰炸多哈能展示实力,却没想到却催化了沙特投向东方。
美国若制裁沙特,就等于把最重要的中东盟友推向中国;若警告巴基斯坦,巴铁根本不会屈服。
对以色列来说,真正的担忧并不是某一型武器,而是“中沙巴铁三角”可能彻底改变中东军事格局。一旦这个三角稳固,阿拉伯世界第一次有机会在军事技术上追平甚至部分超越以色列。
这对以色列赖以生存的“质的优势”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语
沙特这步棋,既是危机下的被迫反应,也是长期谋划的战略选择。
它能否真正破解安全困境,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动作已成为推动中东地缘格局重塑的重要催化剂。
而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