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昨天写了一篇文章,讲的是麦克阿瑟如何顶着反对声,在仁川决定发动两栖登陆,以及此举带来的连锁反应。文章里说:当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原本在釜山地区作战的朝鲜人民军主力瞬间崩溃,眼看“联合国军”胜券在握,麦克阿瑟的人气也达到顶点。
按常理,麦克阿瑟如果稳妥行事,命令第8、第10集团军合力向北追击,很可能就能在朝鲜战场上画上句号。可麦克阿瑟的性格有些爱出风头、讲排场——他偏爱惊人一招。仁川本不适合登陆:潮差大,每月只有极少几天是满潮,航道狭窄且水流湍急,绝大多数军方人士都反对在那里登陆。但他偏偏选择了仁川。
随后更戏剧化的事发生了:当时多数人主张第8、第10集团军合力推进,但麦克阿瑟却下令让第10集团军停止追击、绕行半岛——先横穿到西海岸仁川上船,再绕行到朝鲜东北部的元山发动另一场登陆。他的理由是两点:一是朝鲜北部地形多山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海路更适合;二是美军在朝鲜前线每天需要约一万吨补给,而仁川港最大卸货量只有约五千吨,急需占领元山港以增加海运能力。麦克阿瑟在当时名声显赫,反对者也无力阻止,只能执行命令。
但这个决定带来了严重后果。第8集团军被迫停止补给通道,因为仁川狭窄航道被第10集团军上船占用而堵塞。第8集团军的战斗力因此受损,士兵和指挥官怨声载道。麦克阿瑟甚至命令本在元山附近的第7步兵师南下到釜山再上船,结果这个师完成了一次大幅度的南北移动,士气遭受影响。尽管如此,第10集团军最终还是从仁川和釜山两地装运,成功到达元山附近海域,但那里布满了水雷,不得不动用日本扫雷队排雷。排雷过程中损失不小:约有十艘扫雷艇被炸沉,伤亡约两百人。直到10月26日,第10集团军才在元山港登陆。
登陆后并未遭遇预期的激烈抵抗。士兵们在滩头看到的是早已到达并守候多日的韩军士兵,举着欢迎的横幅。更出乎意料的是,从10月19日起,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批部队——第40、第42、第39、第38军,已从安东和辑安方向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也就是说,在第10集团军完成元山登陆的同时,中国的部队已经悄然入朝,朝鲜战场的形势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