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以前看万历援朝的故事,总觉得史书里 “猛将” 俩字写得太笼统,直到翻到李如松打平壤的记载,才真明白啥叫战场屠夫。
1593 年那阵儿,朝鲜半岛早就乱成一锅粥了。丰臣秀吉带着十几万打了百年战国的日军,把朝鲜兵打得哭爹喊娘,短短俩月就占了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朝鲜国王李昖都逃到中朝边境了,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求大明救命。一开始明朝还派过两千骑兵试探,结果输得惨,直到李如松带着四万精锐赶来,这局面才算稳住。
你别说,这李如松是真有种。刚到朝鲜就摆开架势要打平壤,那平壤城可是日军名将小西行长带着重兵守着的,城墙又高又厚,城外还挖了深沟。日军当时估计也没把明军放眼里,毕竟打朝鲜打得太顺了。可他们忘了,李如松手里有大杀器 —— 弗朗机火炮,还有戚家军留下的火器营。
攻城那天的场面,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明军的火炮对着城头猛轰,砖石飞得跟下雨似的。李如松亲自站在前线督战,身边亲兵死了好几个都不带躲的。有记载说他弟弟李如柏攻城时中了箭,他眼睛都没眨一下,只喊着 “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这股狠劲直接把明军士气顶到了顶点。
最绝的是打西门那波。日军以为明军不敢硬冲,没想到李如松故意放话要攻东门,暗地里把主力调去西门。等日军反应过来,明军已经架着云梯往上爬了。城里的日军乱成一团,有的往火铳里填火药都手抖,还有的直接从城墙上往下跳,摔断腿的不计其数。
也就一天功夫,平壤就被拿下来了。小西行长带着残兵往南逃,半道上还被明军埋伏,死伤惨重。这一战下来,日军算是彻底怕了李如松。后来碧蹄馆那仗更邪乎,日军四万多人围堵李如松几千精兵,打了半天居然没打赢,最后还让他突围走了,自己死伤比明军还多。
其实吧,日军后来听见李如松名字就跑,不光是打不过,更是被吓破了胆。你想啊,丰臣秀吉手下那些名将,在日本战国里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到了李如松这儿,要么惨败要么被追着跑。有史料说,后来日军躲在朝鲜南部沿海,一听说李如松的军队要过来,连夜就把粮草烧了准备跑路。
不过说真的,李如松这脾气也够暴的。打了胜仗后,因为家丁损失太多,据说他后来战意也降了些,再加上明朝兵部那边想赶紧议和收场,这仗就没彻底打到底。后来丰臣秀吉被忽悠,万历帝也发火把兵部尚书下狱,那又是另一码糊涂账了。
但不管怎么说,平壤这一战是真提气。四百多年前,要是没有李如松这股狠劲,朝鲜说不定真就被日本占了。有时候我就想,那些觉得明朝军事实力弱的说法,真该看看这场仗 —— 啥叫天朝上国的底气?就是有人敢提着刀,把侵略者从邻国的土地上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