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部队被称为“绝命后卫师”。他们无所畏惧,用血与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安危,用铁血意志铸就了永不磨灭的军魂。这是一支有着光辉传统的部队,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
血战湘江——绝命后卫师的壮烈一役
1934年12月1日,湘江战役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当天凌晨,中共中央连续下达两份紧急电报,命令红军必须拼死阻击敌军,确保中央机关和大部队能够顺利西进。那时的中央红军发出了铿锵誓言:“不是胜利者,便是战败者!”这场战斗不仅关乎长征的成败,更关系到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
敌机不断轰炸,妄图炸毁红军连夜搭建的浮桥;炮火则如骤雨般落在红军阵地上,试图把阵地夷为平地。子弹呼啸着掠过战士们的耳边,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五点。最终,大部分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成功渡过湘江,但付出的代价无比惨烈——八万六千余人的队伍,仅剩三万余人。湘江战役因此被称为长征中最惨烈的一战,红军用五万条生命换来了革命的火种。
在这场生死搏斗中,有一支队伍毅然选择留下,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断后,他们就是红三十四师。这支部队由闽西的游击队改编而成,由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率领。面对强敌,红三十四师展现了惊人的意志与勇猛。
战役初期,红三十四师接替红六师十八团执行阻击任务。然而,由于地图错误,他们误入原始森林,耗时艰难跋涉。等他们赶到指定阵地时,却发现阵地已被敌军完全占领。就在此时,中央电令他们迅速渡江,但渡江的道路早已被敌军切断。陈树湘果断下令:突围不成,就转入湘南坚持游击战。他号召全师:“如果突围失败,就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一决断,体现了红军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誓死奋斗的精神。
12月11日,陈树湘在牯子江边突围时不幸中弹,腹部重伤,最终被地方民团俘获。在押解途中,他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敌人的俘虏,毅然撕开腹部绷带,扯断自己的肠子,以身殉国,年仅29岁。
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五千余名战士长眠江东。湘江两岸,被五万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他们用生命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悲壮史诗。陈树湘师长以血肉铸就的英勇身影,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这些英雄们的牺牲,不仅守护了革命的星火,也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财富。他们用铁骨和鲜血证明:即便身处绝境,依然可以用生命点亮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