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派出了五个兵团参战。按照常规,每个兵团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就是兵团司令员。照理说,参战的兵团有五个,那兵团司令员也应该是五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在抗美援朝时期,竟有十一位将军担任过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可见战争的复杂与艰辛。
最早进入朝鲜战场的是第13兵团,其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邓华将军。他不仅担任兵团司令员,还兼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一副政委,地位仅次于总司令彭德怀。第13兵团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和第66军,这些部队都是久经沙场、战斗力极强的精锐之师,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第二批入朝的是第9兵团,由宋时轮将军率领,下辖第26军、第27军和第20军。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战士们不畏严寒,顽强拼搏,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气候恶劣和作战艰苦,兵团自身也遭受了巨大损失。宋时轮将军后来因身体原因回国休养,由王建安将军接任第9兵团司令员。当时随他入朝的,还有第23军、第24军和第16军,并有王必成将军协同作战。
此外,还有陶勇、王必成、郑维山、王近山等几位将军,也曾代理过兵团司令员职务,为战场指挥作出了重要贡献。
志愿军第3兵团的首任司令员是陈赓将军,但不久他因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而回国。随后,许世友将军入朝接任司令员。当时第3兵团下辖第12军、第15军和第33师,在战场上继续奋勇作战。
第19兵团则由杨得志将军率领参战,辖有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不过,这个兵团在战争期间还先后由韩先楚和黄永胜担任过司令员。韩先楚不仅是第19兵团司令员,还兼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指挥过许多经典战役,被广泛称为志愿军战场上最出色的指挥官之一。而黄永胜虽然也曾担任第19兵团司令员,但他入朝较晚、回国较早,任职时间相对较短。
第20兵团的司令员是杨成武将军,他在朝鲜战场上指挥第68军和第67军,重创敌军,创造了当月歼敌最多的纪录。但由于身体不适,他不得不提前回国,由杨勇将军接任兵团司令员。
另外,还有第23兵团,主要负责修建机场、抢修道路等任务,在紧急时刻也会支援前线作战。该兵团的司令员是董其武将军,他带领部队在保障前线补给和后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邓华、宋时轮、王建安、陈赓、许世友、杨得志、黄永胜、韩先楚、杨成武、杨勇、董其武这十一位将军,都曾担任过志愿军兵团司令员。他们在1955年授衔时,全部被授予上将军衔,只有陈赓将军因战功卓著,获授大将军衔。
这十一位兵团司令员不仅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也是新中国军事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人物。他们用智慧和鲜血换来了胜利,书写下铁血豪情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