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中的周武王姬发形象,还是一个年轻的英雄,约莫不到30岁。尽管电影的第二、三部尚未上映,但已和第一部一同拍摄完成。从电影设定和演员年龄来看,周武王在电影中将一直保持年轻的形象,直到他成功伐纣。然而,史书中的周武王,活到了93岁,并且在伐纣成功后的三年去世。换句话说,历史上的周武王在伐纣时已接近90岁高龄,这和电影中年轻的武王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高龄的说法,源自于《礼记》中的记载:“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礼记》成书于西汉,作者戴圣,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对后代影响深远。这个说法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得到了沿用,甚至在《大戴礼》中提到,周文王在13岁生伯邑考,15岁生武王,这样的年龄设定让周文王活到97岁、周武王活到93岁显得自然而然。北宋魏泰还在《东轩笔录》中提到周文王活到97岁,15岁有了周武王,认为周武王80岁时仍是太子,堪称圣人。
然而,这一说法也被一些学者质疑。具体来说,关于周武王活多大年龄的说法,史书各有不同。史记中提到,周武王伐纣后仅活了两年,而清华简的《金縢篇》则说他在伐纣后三年去世;东汉学者郑玄则认为周武王在位四年就去世了。《逸周书·作雒》甚至认为,周武王在灭商后一年的时间里因病去世。
史学界普遍认为,周武王在灭商后实际执政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三年,这也让周武王活到93岁的说法显得不合情理。特别是,如果周武王在90岁高龄时依然能从镐京出征朝歌(即今天的河南鹤壁),并成功打完牧野之战,随后还得处理一系列政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90岁的人怎么能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当时周成王还很年轻,史记中提到他“襁褓之中”,这一说法并非指他是婴儿,而是表示他非常年轻。其他史书也称他为“幼弱”或“孺子”,即年纪尚轻。根据后世的史料,如《孔子家语》和《五经异议》,周成王大约在13到14岁时即登基。如果周武王真如史书所述活到93岁,那么他在80岁时就生下了周成王,这样的设定显然不符合常理。历史上,周武王的年龄显然不可能达到93岁,尤其是他的大儿子周成王及弟弟们的年龄,都和这一设定不符。
此外,周武王的兄弟们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素。周武王是周文王和太姒所生的次子,且有8个同母的弟弟。最著名的弟弟周公旦在周武王去世后辅佐年轻的周成王,而周武王的其他弟弟,如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等,则曾在武王去世后发动“二监之乱”,试图夺权。如果周武王真活到93岁,那么这些弟弟至少应该有60多岁,而史书记载他们年纪尚轻,这与武王年老的设定矛盾重重。
古代的记录本就有限,再加上许多史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夸大了圣君的寿命。儒家认为,圣人应该长命百岁,因此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年龄被不断美化和传承。即使如此,一些古代学者,如金履祥和崔述,早已提出了质疑,认为周武王不可能活到93岁。
关于周武王的确切年龄,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竹书纪年》就有不同版本的记载:一种说他活到了94岁,另一种说他活到54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才45岁。尽管《竹书纪年》有几种版本,但这些说法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尚难以确立周武王的真实年龄。
由于古代的历史记录有限,尤其是商周时期的资料稀缺,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周武王的真实年龄。根据现有的史料,周武王可能在30多岁时便开始伐纣,若考虑到他在伐纣时已是青年英雄,30岁左右的年龄设定更符合逻辑。如此一来,他的儿子和弟弟们的年龄也能更加合理地解释。
虽然历史难以考证,但这些推测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对周武王形象的另一种理解。在《封神演义》等后代文学作品中,周武王常常被描绘成一个英俊少年英雄形象,这种塑造或许更接近古人心目中的武王形象,而这一切,可能仍然是历史与传说交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