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是清朝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然而,她的结局却非常悲惨,最终被推入井中淹死。而她的死因,也并非是最痛苦的,真正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在去世前,她受到了清朝皇宫中对违犯规矩女子的一种极其羞辱性的刑罚。根据一位宫女的回忆,这种刑罚让珍妃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耻辱。
珍妃出生在满洲镶红旗家庭,她是清朝户部右侍郎他他拉·长叙的第五个女儿,13岁时便入宫服侍。1894年,她被光绪帝宠幸并升为妃子。根据史料记载,珍妃容貌秀丽、聪慧机智,性格开朗,特别是她对西学的热爱,深得光绪帝的欣赏。两人因共同的维新思想而走得更近,因此珍妃在宫中受到宠爱。
然而,光绪帝的宠爱并未带给珍妃好运。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亡之前,慈禧命令太监将年仅24岁的珍妃从宁寿宫推入井中活活淹死。关于珍妃之死,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广泛的解释是:珍妃支持光绪帝的维新改革,这与慈禧的守旧思想相冲突;另一方面,光绪帝对珍妃的宠爱使得隆裕皇后受冷落,而隆裕皇后正是慈禧的亲侄女。珍妃的存在,威胁了慈禧对于光绪帝的控制,因此在八国联军入京之际,慈禧选择了借机除掉珍妃。
珍妃年纪轻轻就被无情溺死,已经是十分悲惨的遭遇,但更令人痛心的是,她在死前曾遭受了宫廷中一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廷杖。廷杖,通俗来说,就是“打板子”。有人可能觉得这只是简单的体罚,但实际上,在清朝宫廷,女子被打板子是一种极其羞耻的处罚。
根据宫女何荣儿在《宫女谈往录》中的回忆,宫中的女子如果犯错,被执行廷杖时,往往需要剥去衣物,甚至裤子也要褪下,然后用板子重重地打在背部,这样才能确保板板到肉,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受刑者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想象一下,作为一名贵妃,珍妃被如此对待,其羞耻感可想而知。而且珍妃曾两次挨打,第一次是因为隆裕皇后妒忌珍妃的宠爱,将她诬陷与其他男子有染;第二次则是因为珍妃穿着用珍珠制作的衣服,恰好被慈禧看到,慈禧借此机会再次对她进行了处罚。
珍妃在宫中受此侮辱,实在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历史事件。而她遭遇如此惨痛的命运,背后与当时的宫廷权力斗争紧密相关。珍妃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映射出清朝皇宫内外权力博弈的残酷。
参考文献:
1. 沈义羚等 《宫女谈往录》
2. 张仲忱 《我的祖父小德张》
3. 唐海沂 《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