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在遭遇曹操、吕布和孙策三方联合进攻后,实力大幅削弱。与此同时,淮南地区又遭遇严重干旱,江淮一带爆发了大饥荒。袁术的部队也开始解散,陈兰和雷薄等人背叛了他,抢夺了他所剩不多的粮草后,逃到了灊山(雷薄、陈兰的部曲投奔了灊山)。外有强敌围攻,内有连绵不断的叛乱,袁术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参与中原的争霸,情绪低落的他甚至想要投奔陈兰和雷薄,却被两人拒绝(他们因担忧而拒绝了他)。
走投无路的袁术终于低头,他向兄长袁绍献媚:“汉室已经没落,天下已无定主。各方豪杰争夺,领土分裂。就像周末的七国争霸,强者最终会兼并一切。袁家应当承担王的责任,命运已注定。如今,您拥有四州,百万人口,既无敌手,又无可比高的地位。曹操虽然力图扶持弱势势力,怎能延续绝运?我们应顺应天命,抓住这机会。”
他表示,论实力没有人能比得上袁绍,论地位没有人能超越他。早知如此,若袁氏兄弟早早联手,天下早已定局,曹操根本没有机会。
向来桀骜不驯的袁术主动低头,袁绍欣然接受,但两人之间有一个曹操横亘其中。袁术不敢走豫州,而是打算绕过徐州,北上投奔青州的袁谭(他想先到青州找袁谭)。曹操得知后,命令刘备领军阻止袁术(派刘备拦截他)。刘备成功完成了任务,迫使袁术退回寿春,随后又因军粮不足,只得撤退至江亭。
当时,袁术军中仅剩下三十斛麦子,正值盛夏,部队渴极了,而他也没有蜜浆可以解渴。袁术长叹一声,愤怒地叫道:“我竟落得如此田地!”最后他因病重,呕血而死,彻底退出了争霸的行列。
那么,袁术为什么会失败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 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
东汉末年的各大势力都有清晰的战略目标。曹操掌控中原,袁绍占据河北,孙策控制江东,而袁术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他的战略不断摇摆,从南阳失败后他向北扩张,遇到曹操时又转向淮南。在孙策帮助他平定江东三郡后,他却贸然称帝。如果当时他稳扎稳打,应该先巩固江东,再计划向荆州进军。
2. 忽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袁术手下并不缺乏人才,刘晔、刘馥、鲁肃等谋士,张勋、韩浩、陈兰、雷薄等将领都为他效力。尤其是刘馥、韩浩等人后来都为曹操做出了重大贡献。相比袁绍,袁术在用人上明显不如他。
袁术去世后,他的部下杨弘、张勋企图投奔孙策,但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部下全被俘虏。袁术的堂弟袁胤等人也带领袁术的家人和部曲投靠了刘勋。这样一来,刘勋成为淮南地区最强的军阀。孙策看到这一点很不高兴,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刘勋开战,而是以谦恭的态度和丰厚的礼物劝说刘勋攻打上缭。
孙策的隐忍和谋略常被低估。刘勋虽然很高兴并接受了孙策的建议,但他的谋士刘晔却反对:“上缭城坚池深,不易攻破。如果出兵,敌人会趁机袭击我们的后方。”刘勋没有听从劝告,最终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出兵。
刘勋派人去找粮食,但遭遇了严重的短缺。他最终只从豫章太守华歆那里获得了少量粮食,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攻打上缭。正当刘勋军开拔时,孙策已在背后做了准备。当刘勋的军队远征时,孙策抓住机会,突然袭击了刘勋的本营皖城,并迅速占领。得胜后,孙策和周瑜还迎娶了美丽的大小乔。
得知后方被袭击,刘勋急忙返回,但途中已被江东的八千水军拦截,最终兵败如山倒,只得向刘表投降。至此,江东和荆州爆发了首次大规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