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北京中华门老照片,拍摄时间在清末民初。有一张是耀武扬威的八国联军。中华门曾被称为“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初称“大明门”,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1912年皇朝倒了,改为“中华门”,位置在正阳门北侧,1976年在此修建了领袖纪念堂。
此处曾有门的,曾作为明清两朝“国门”,仅供帝后仪仗出入。最早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依南京故宫的洪武门而建。建成之后,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启动“国庆十大工程”,天安门广场地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迁,中华门、棋盘街、广场上的红墙以及数十条胡同相继被拆除。作为皇城与市井的分界,中华门建筑风格庄严厚重,具有很高的规制,据《大清会典》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中华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类似的规制在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大红门作用。
当年拆掉中华门是否明智??梁思成曾悲叹:五十年后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