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海军的福建舰在东海海域进行了海试,电磁弹射系统顺利运作。这一成功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前印度媒体的一些质疑。当时,他们常常拿美国的福特号航母的麻烦事来做对比,认为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不过是空口无凭。然而,事实证明,中国依靠扎实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已经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路。
自2022年福建舰下水以来,印度媒体对这艘航母的评价一直不太友好。福建舰的排水量超过8万吨,配备了三条电磁弹射轨道,这使得它成为全球第二艘采用该技术的航母。印度媒体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中国的常规动力根本无法支撑电磁弹射这种高度耗电的技术,认为美国核动力航母尚且不稳定,中国凭什么就能做到。
一些印度报纸甚至直言,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可能并不成熟,毕竟它需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电力,而中国使用的常规锅炉发电机组是否能跟得上,是个大问题。印度电视台也采访了海军专家,专家们认为中国的技术来源不明,甚至怀疑中国是否只是抄袭美国的技术。到了2023年,福建舰进入舾装阶段,印度媒体再次放出风声,认为福建舰海试前肯定会出问题,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存疑。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美国福特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但从2017年服役以来一直存在各种故障。福建舰如何可能避开这些问题呢?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美国福特号自服役以来,电磁系统故障率一直较高。据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每进行400次发射就会出现一次故障,远低于设计标准。而且,福特号虽然使用核动力,但设备过载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维修复杂,故障频繁。
相比之下,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的研发上采取了不同的路径。福特号的问题主要出在交流电系统和能量损耗上,而福建舰则采用了直流电,效率更高。美国花了十多年研发EMALS系统,但始终未能解决整合难度和过载问题。而中国则从1990年代就开始研究舰船电力系统,并在2010年代专注于电磁发射的技术积累。在福建舰的设计阶段,中国就对系统进行了优化,以避免类似福特号面临的难题。
福建舰在2024年进行了首次海试,成功进行了静载发射试验,显示电磁弹射系统稳定可靠。而福特号直到2025年才解决部分问题,且故障率仍未完全达标。福建舰的成功也打破了印度媒体的预期,他们曾认为中国会像福特号一样,遭遇多次延误和技术困境。
中国海军的发展,尤其是福建舰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实力。福建舰不仅拥有电磁弹射技术,而且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逐步走向航母3.0时代。这艘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能够高效发射歼-15T等舰载机,提升了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预计福建舰将在2025年底正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标志着中国海军的进一步崛起。
与印度维克兰特号不同,福建舰的核心技术是自主研发的,而不是依赖外部技术。电磁弹射系统不再使用蒸汽,而是通过电能高效发射,节约了大量资源。中国海军专注于蓝水能力,着力保护海疆,而印度媒体的质疑,反而激发了中国的信心和斗志。
福建舰的成功,是中国海军技术发展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一份对外界质疑的有力回应。中国海军将在未来继续推进航母发展,逐步提升作战能力,而印度媒体的质疑并未动摇中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