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逆袭”案例,但他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高俅出生在宋朝,出身贫寒,家庭并不显赫。他从小便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整天和一些不良小混混混在一起,为了在这个环境中立足,他不得不学习一些武艺。他还特别喜欢踢一种叫“蹴鞠”的运动,这项运动在宋代非常流行,是军队和民间的一种竞技项目。高俅踢球有天赋,经过训练,他在蹴鞠上展现了出众的技巧,渐渐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大家不再叫他“高二”,而是称他“高球”。
虽然高俅有些许才能,但他的生活并不顺利。成年后,他意识到跟这些小混混混日子并非长久之计,便开始帮一个富家子弟王员外打理一些私事,带他去赌坊和青楼。王员外很快厌恶了他,于是将他告到了开封府,结果高俅被打了二十大板,注销了户籍,并被驱逐出京城。
无家可归的高俅离开了东京,去了淮西,投靠了一个经营赌坊的闲汉柳世权。在柳世权那里待了三年后,宋哲宗突然大赦天下,高俅得以返回东京。柳世权给他一些路费和推荐信,指引他去投奔亲戚董将仕。董将仕虽然不想收留他,但碍于情面,还是让他在家住了十几天,后来巧妙地将他推荐给了学识渊博的苏轼。
苏轼接待了高俅后,觉得他是个八面玲珑、能言善辩的人。虽然心中不太喜欢他,认为他并非忠诚之人,但为了做个人情,他还是推荐高俅去驸马王晋卿府做亲随。高俅凭借着与王晋卿府的关系,又一次得到了机会。
某天,宋徽宗的儿子赵佶在踢蹴鞠时,与高俅相识。高俅一脚漂亮的回球,让赵佶刮目相看,立刻将他留下,安排他做自己的亲随。此后,高俅逐渐进入了赵佶的圈子,受到重用。几年后,赵佶继位为宋徽宗,开始提拔自己的亲信,而高俅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高俅凭借自己的机智与赵佶的信任,逐步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担任了殿前司都指挥使,成为北宋禁军的领袖,权势越来越大。他不仅在军中任职,还被赋予了诸如奉国军节度使、简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太尉等多个显赫职务。而他的家人,包括父亲、兄弟和儿子,也都因为他的升迁而获得了显赫的职位。
然而,尽管高俅职位高升,但他并未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反而在位期间滥用职权,私吞军饷,压榨士兵。他对禁军的管理更是疏于训练,使得禁军失去了战斗力。最终,宋徽宗因宠信高俅,导致了朝廷内外的不满,尤其是金军南下时,宋军毫无抵抗力,土崩瓦解。
1125年,宋徽宗不得不急忙将儿子继位,然而高俅失去了权力,随即被罢免职务。随着权势的丧失,他开始变得孤独,健康急剧恶化。1126年,高俅因病去世,死后他本想安稳度过余生,然而朝廷还是查抄了他的家,曾经的权势与财富也都一并消失。
高俅的一生,从贫寒少年到权倾一时的高官,最终却以悲惨的结局收场。他的故事给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即使获得了权力与财富,但如果失去道德底线,最终的结局也往往是孤独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