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有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因此被视为中国对外战争中的唯一一次胜利。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年过六十的左宗棠,他披挂上阵,亲自出征,成功收回了中国近六分之一的疆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海防和塞防哪个更为重要成了争议的焦点。虽然看似简单,但在19世纪60年代,却成为朝廷内外的难题。清朝已陷入困境,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列强们趁机分裂中国。阿古柏分裂新疆,日本威胁台湾,外敌的威胁使得海防与塞防的争论愈演愈烈。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朝臣选择了关注海防而忽视塞防。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人竟然主张放弃新疆这片土地,认为即使敌人慢慢蚕食也无妨。
然而,左宗棠并未向现实低头。身为陕甘总督的他,铁了心主张必须收复新疆!左宗棠的个性坚韧不拔,外界称他为“左骡子”,正是这一性格,使他成为了清朝晚期最为实干的政治家。他不像曾国藩和李鸿章那样早早掌握权力,而是大器晚成,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在四十岁时引起了朝廷的关注。
左宗棠不止是一个军事家,他还深知大清面临的内忧外患。早在20岁时,他便提出了应在新疆设立行省并加强边防的建议。然而,那个时期并没有人重视他的警告。直到1849年,他因才华被林则徐赏识,二人共同探讨了新疆问题。林则徐认为,左宗棠是个非凡之才,力劝他投身国家大事。左宗棠也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有朝一日为国家出力。
而当新疆危机爆发时,左宗棠果断挺身而出。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在列强的支持下迅速扩张其在新疆的领土。若继续放任下去,整个新疆将被分裂,而失去新疆对中国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左宗棠早早便意识到沙俄对新疆的威胁,他坚决反对任何外敌的侵占。
在多次论证之后,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定地认为海防与塞防同等重要,绝不容忍对新疆的侵蚀。他深知新疆并不是一片荒地,而是中国的一部分,必须收复。为了取得胜利,他提出了“缓进急战”的战略,强调快速击败敌人之前,必须先练精兵,确保胜利。
左宗棠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1875年,尽管年事已高,左宗棠仍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亲自出征收复新疆。在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后,清军以极小的代价迅速收复了新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左宗棠也依靠了“兰州制造局”制造的先进武器装备。
尽管如此,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新疆的伊犁地区依然被沙俄占领。左宗棠不甘心,继续努力,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力图收回失地。最终在1881年,他成功迫使沙俄签订条约,将伊犁九城归还给中国,这一成就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继续致力于治理这一地区,他大力推动屯垦、植树造林等项目,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此外,左宗棠还亲自主持了台湾的防御工作,确保了两岸的安定。即使在他晚年,仍心系祖国,致力于确保台湾的安全。
左宗棠的丰功伟绩无可争议,他不仅收复了失去的疆土,更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遗憾的是,尽管他英勇抗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依旧未能阻止清朝的衰落。左宗棠的悲剧在于,尽管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依然无法挽回朝廷的腐败和国家的灭亡。
左宗棠以他那坚定不移的决心、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书写了一段光辉的历史。即使在他的离世之后,清朝也未再出现像他一样的铁骨铮铮的顶梁柱,而随着清朝的衰败,国家进入了深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