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启动以来,关于它的各种奇怪说法就不断涌现。从地摊小报到自媒体营销号,这些说法层出不穷,什么“地外文明飞船”、超古代史前文明遗址、外来人种遗留下来的说法应有尽有。至于这些言论的真实性,几乎为零。
随着我国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不断深入,它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近日又有新进展,特别是对三星堆某墓葬坑的研究,终于揭示了三星堆最大的秘密——三星堆文明究竟是被什么力量摧毁的?
在我们探讨三星堆的历史谜团之前,先来聊聊那个被无数营销号渲染的青铜面具之谜。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截至目前,已出土了二十多件。它们的造型十分独特,眼睛巨大突出,耳朵方长,给人一种与常人不同的面貌。许多人正是因为这个独特的面具,才开始相信那些外星人、史前文明的言论,觉得这些面具可能不是华夏文化的产物。
然而,如果我们从现实中的人类面孔来考虑,实际上,很多人都能在自己身边找到类似的面孔。例如,演员郑云龙,他那宽厚的脸庞和深邃的眼睛,几乎可以说是三星堆青铜面具的“转世”。甚至可以说,如果把面具的突出特征稍微缩小一点,它就和正常人类的特征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事实上,青铜面具本身是用于祭祀的神像,这种形象经过艺术加工后,突出了某些特征。由于面具通常是以人物原型雕刻而成,所以下面的面孔虽然与常见的人类面孔有些不同,但它的文化背景仍然属于华夏。而且,考古学家认为,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商代的巫蛊祭祀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在出土的青铜面具遗址中,常常能发现祭品和祭祀用品。墓主人身份越尊贵,其墓葬中越有可能出土青铜面具。青铜面具的出现,实际上并不局限于三星堆遗址,它在殷商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只是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特别独特,成为了众多青铜面具中的佼佼者。
而对于三星堆文化的归属,当前的讨论依然比较多。特别是在一些神秘的言论中,有人认为三星堆文明属于外来迁徙文明或是史前人类的遗物。但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这些说法已经逐渐被否定,三星堆文明确实就是古蜀国的文明。
古蜀国的存在在历史上有很多记载,甚至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也有提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通过对三星堆遗址文物的碳十四年代检测,证明三星堆的文明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历时三千多年,其文化顶峰出现在商朝时期。三星堆的青铜技术在商代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但由于蜀地地理条件的闭塞,它与中原的技术交流比其他地区稍显滞后。
关于古蜀人的种族来源,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学的发现,都表明古蜀人属于华夏民族的一支。古蜀国的主要氏族——蜀山氏,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山氏的族人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与其他华夏民族接触,并且蜀地的早期文化与华夏主流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星堆文明的顶峰出现在商朝时期,蜀国在这一时期成为西南的强国,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大禹治水时,蜀地也派出了代表,商朝时期,蜀国一度开疆拓土,成为西南地区的强国。
然而,三星堆文明为何在其顶峰时突然消失?古蜀国是如何灭亡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一个人物身上——杜宇,也就是后来的蜀望帝。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你听过李商隐的诗《锦瑟》中的“望帝春深托杜鹃”,你就会明白杜宇就是那个蜀望帝。
三星堆遗址中,有一些祭祀坑特别不同寻常,出土了大量破碎的青铜礼器和大量动物骨骸,这些骨骼往往是用于祭祀和占卜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破碎的礼器和掩埋的祭品很可能是在国家灭亡前的一次有意识的销毁行动,目的是防止这些宝贵的祭祀器物落入敌人之手。
进一步研究历史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推测,古蜀国在商末周初,经历了一次王朝更替。当时,杜宇带领蜀地人民推翻了原有的腐朽统治,自立为蜀王,开始了蜀国的新一轮发展。杜宇不仅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还将蜀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中推向了新的历史舞台。但这时的蜀国与原有的三星堆文化已经开始脱离,杜宇将中原的技术、制度引入了蜀地,蜀国开始了文化的变革。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封闭保守的三星堆文明逐渐被更先进的中原文明所同化,最终成为中华大地的一部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蜀国被秦国所灭,三星堆文明也彻底消失。
如今,三星堆遗址仍在不断出土珍贵文物,它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试图将三星堆文明从中华文明体系中剔除的人,我们应该擦亮眼睛,认清真相。最后,欢迎大家亲自前往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亲眼见证这一段独特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