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欧的维京后裔到南欧的地中海居民,这片大陆似乎是白人世界的代名词。
但,就在这片土地上,在俄罗斯的南部,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是欧洲大陆上公认的、唯一的黄种人民族。
他们不仅保留着古老的东方习俗,信奉着来自东方的藏传佛教,更在血脉和文化的记忆深处,将遥远的中国称为 “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个民族就是卡尔梅克人,他们所在的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内一个独特的自治共和国。
远走他乡,伏尔加河畔的蒙古部落
要说清楚卡尔梅克人的来历,咱们得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00多年前的中国。他们的祖先,其实和我们并不遥远,正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中的土尔扈特部。
当时,在明末清初时期,蒙古各部落之间纷争不断。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躲避战乱,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向西迁徙,去寻找新的牧场。
他们的脚步一路向西,跨越了广袤的哈萨克草原,最终抵达了欧洲东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成为了他们新的家园。
在这里,他们建立起了强大的卡尔梅克汗国,凭借着蒙古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一度成为当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虽然身在欧洲,却始终保留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印记。他们说蒙古语,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藏传佛教。这使得卡尔梅克共和国直到今天,依然是欧洲唯一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地区。
然而,异国他乡的生活并非总是无忧无虑。
随着沙皇俄国的势力不断扩张,卡尔梅克汗国的独立自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沙俄政府不仅要求他们缴纳重税,还强迫他们服兵役,去为沙皇的扩张战争卖命,甚至试图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这让热爱自由、坚守传统的土尔扈特人感到无法忍受。
故乡,那个遥远的东方,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梦中。
血泪归途
从哪里来,最终还是要回到哪里去。这句朴素的话,在18世纪的土尔扈特人心中,成了血与火的誓言。
在沙俄的压迫越来越沉重时,末代首领渥巴锡汗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带领整个部落,离开伏尔加河,返回他们魂牵梦绕的祖国,中国。
这场伟大的回归,史称 “土尔扈特东归”,发生在公元1771年。这是一个经过周密计划,但又充满变数的行动。
当时,生活在伏尔加河两岸的部落都准备离开。
然而,就在出发前夕,伏尔加河的冰层提前融化,导致西岸的部落无法渡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岸的同胞踏上归途。
这一别,就是天人永隔。东岸的部众,在渥巴锡的带领下,毅然决然地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
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当时踏上归途的人数大约在17万到30万之间。他们烧掉了自己的房屋,带上了所有家当,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长达数千公里的回家路。
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派遣哥萨克骑兵进行追击和屠杀。
同时,沿途的哈萨克等部落也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劫掠。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这支庞大的队伍一边战斗,一边行进。他们穿越了荒无人烟的沙漠,翻过了冰雪覆盖的山脉,忍受着饥饿、疾病和严寒的折磨。无数的妇孺老弱倒在了路上,但求生的意志和对故土的向往支撑着他们。
据记载,当他们最终抵达中国新疆的伊犁河畔时,原本十几万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当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土尔扈特部众出现在清朝边境时,当时的乾隆皇帝被他们的忠义和坚韧深深感动,下令妥善安置,并为他们划定了丰美的牧场。
为了纪念这次回归,乾隆皇帝还亲笔写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盛赞他们“诚心归顺,甚属可嘉”。
从此,这部分回归的祖先,重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心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那么,当年因为伏尔加河未能结冰,而被迫留下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呢?他们就是今天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主要居民。
对于留在伏尔加河畔的卡尔梅克人来说,在他们的传说和口述历史中,祖先就是来自太阳升起的东方,那里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
因此,他们亲切地称呼中国为 “太阳升起的地方”。
尽管与祖国分离了数百年,但卡尔梅克人依然顽强地保留着蒙古族的许多文化特征。
他们的语言与蒙古语非常接近,他们的音乐、舞蹈和史诗《江格尔》都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
在他们的首都埃利斯塔,你可以看到欧洲最大的佛寺,金碧辉煌的建筑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他们来自东方的信仰。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卡尔梅克人来到中国寻根、学习和交流。
他们学习汉语,研究蒙古历史,渴望更深入地了解那个被他们称为 “太阳升起的地方” 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