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王新亭被调任总参担任副总长,离开了军科院。上级原本打算让傅秋涛接替他的位置,但最终并未如愿。
军科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军的军事科学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军事基础理论、国防建设以及军队建设等重大课题,还负责编写军队的条令、条例和相关的军事法规。叶剑英担任军科院的院长兼政委。自从军科院成立到1980年代的二三十年间,它一直是一个高配单位。
什么是高配单位呢?从职务级别来看,军科院的地位与三总部、各大军区及陆海空军种相等,其他单位的军政主官通常是大将、中将或上将,而军科院的正职是元帅,副职则由粟裕和王树声两位大将担任,此外还有许多上将如宋时轮、王新亭、彭绍辉、钟期光和杨至诚等人担任副院长或副政委。换句话说,军科院的领导层人员级别堪比任何其他单位,而且数量也超过了许多其他单位。
到了1960年代,尽管王新亭、彭绍辉、杨至诚等人陆续调离,但军科院依旧保持了其高配的状态。1963年9月,王新亭被调任总参,罗总长提议派傅秋涛来接替王新亭的工作,大家对此表示欢迎。
傅秋涛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上将,他的履历也颇为特殊。与其他将领不同,傅秋涛并没有始终在一个领域内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他长期在湘鄂赣边区活动,1934年成为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领导湘鄂赣军民开展游击战,为革命旗帜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的部队加入新四军,并担任指挥员,参与开辟抗日根据地,还在皖南事变中担任最高指挥员。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兼任地方职务,协助主力作战,并发动群众支持前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队列部部长和动员部部长,主要负责复员、义务兵和民兵工作。
尽管上级曾考虑将傅秋涛调任军科院,但最终并未实现,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不过,军科院并没有再调任其他将领来接替王新亭的工作。王新亭原本负责军科院党委的日常工作,叶帅对院内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将党委常务工作交给钟期光负责,而党委会议的主持工作则由宋时轮承担。此外,军科院的全军政治思想工作、政治部工作以及战史部的工作依旧由钟期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