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之变”是许多人熟悉的历史事件,讲述了杨贵妃因权臣和将军们对杨家弄权误国的愤怒而被迫自尽的故事。唐玄宗虽然痛心不舍,但为了平息众怒,最终不得不赐死了杨贵妃。这段历史的后续却在日本得到了另一个版本。
据传,杨贵妃在马嵬坡之变后并未死去,而是逃入了沪渎(现今的上海附近),乘船漂洋过海,最终抵达了日本本州岛西边的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的久津地区。当杨贵妃抵达这里时,村民们一见她美丽的容貌,纷纷为之倾倒,热情款待她。杨贵妃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将自己的驻颜之术和打扮方法传授给当地女子。如今,日本的和服风格便与杨贵妃的穿着风格极为相似。
远在唐朝的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得知杨贵妃还活着,便派遣方士到日本寻找她,并劝说她回国。然而,杨贵妃拒绝了这个提议。为此,唐玄宗命方士送去了两尊佛像作为礼物,这两尊佛像如今收藏在日本的久津博物馆中。
日本历史学家邦光史郎坚定认为,杨贵妃确实来到了日本,并且最终埋葬在了久津的二尊院内。在当地,有一座声称是杨贵妃墓的五轮塔。于是,山口县成为了杨贵妃的“故里”,在当地,杨贵妃的影响力根深蒂固。油谷町甚至有一种名为“贵妃面包”的特色食品,据说吃了这种面包的女孩能变得像杨贵妃一样美丽。京都的泉涌寺还供奉着杨贵妃的“观音像”,将她神化。
在日本,杨贵妃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有许多日本人认为她本来就是日本人。这种“挪用”历史人物的现象并不仅限于杨贵妃,成吉思汗也同样被日本学者硬生生地“挪”到了日本。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创立者,一代天骄,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铁骑征战四方,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军队战无不胜,曾在全球范围内横扫三分之一的土地,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洲人对蒙古军队的恐惧至今依然留存,在一些史料中,蒙古人甚至被形容为“上帝之鞭”,是上帝派来惩罚欧洲人的。
然而,日本学者却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观点——成吉思汗其实是大和民族的血脉传人。明治时期,伊藤内阁的一位大臣末松谦澄在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提出了这一观点,后又出版了《义经再兴记》。1924年,日本牧师小谷部全一郎在耶鲁大学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后,曾到中国东北实地考察,并写下了《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的书,认为成吉思汗实际上是源义经的化身。
源义经是日本历史上一位传奇英雄,出生在平安时代后期。他的父亲和兄长都因与敌对武士集团平氏争权失败而死,源义经小时候也曾被敌人俘虏,但在拜师学艺后,他成功反击敌人,并与兄长一起讨伐平氏。然而,因战功赫赫,源义经被兄长嫉妒,最终被迫切腹自杀。日本学者认为,源义经并没有自杀,而是逃到了蒙古草原,改名成吉思汗,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伟大领袖。
为了支持这个观点,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证据”,例如源义经和成吉思汗名字发音相似,两人都出生在相同的时代,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蒙古帝国的徽章与源氏族徽相似等。甚至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东征日本,是为了为爷爷复仇。
然而,这些荒诞的观点被中国专家一针见血地揭穿。成吉思汗身高非常高大,约180厘米以上,而源义经的身高仅为130厘米左右。在当时,130厘米的身高几乎可以说是矮小,在蒙古草原上,源义经根本无法骑上战马,更谈不上成为成吉思汗。
此外,许多历史资料都明确记载,成吉思汗的身材高大且强壮,甚至曾为其量身定做座椅,而源义经在日本史料中的身高则被形容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身高普遍偏矮的古代日本,130厘米的源义经显然无法成为成吉思汗,这一观点可谓是荒谬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