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选择中途转业到地方的并不多。像叶飞、阎红彦、韦国清、王恩茂等人虽然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地方工作,但他们依然身兼军职,主要精力仍放在地方工作上。另外,也有些将领彻底转业,不再涉及军事事务,比如宋任穷和曾生。
提到曾生,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他。曾生在战争年代是两广纵队的司令员,长期在华东战场上与主力部队配合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到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并且担任华南军区的第一副参谋长。
1952年,曾生的军事生涯发生了转折。叶帅推荐他到海军工作,并安排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进行专业学习。曾生在南京的军事学院里脱产学习了四年,系统地掌握了海军知识,逐渐成为一名具有专业能力的海军将领。
1956年,曾生被调任南海舰队的第一副司令员。当时,南海舰队的舰艇数量不多,吨位较小,许多设施和建设还在初期阶段。曾生主要负责舰队的作战、训练、舰船修造以及水面舰艇部队的建设等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也逐渐积累了地方工作的经验。
到了1960年,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朱光调任北京,曾生便被考虑接替这一职务。虽然曾生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地方与军队的工作几乎没有太多交集,但他有着丰富的地方经验。作为广东人,他不仅熟悉全省的情况,还兼任过南海舰队与地方的联系工作。与舰队其他首长不同,曾生不仅负责舰队的事务,还兼顾着地方的工作,这让他与地方领导有了紧密的联系。
实际上,曾生与南海舰队的领导关系很好,尤其是他在地方工作时,舰队的司令和政委都非常支持他。他们认为地方工作不是个人私事,而是省委交给南海舰队的工作,所以大家都愿意配合他。
当时,陶铸得知这一情况后,与曾生进行了谈话,希望他能到地方担任重要职务。对于曾生来说,虽然在军队工作已久,而且南海舰队的工作也离不开他,但他并没有地方工作的经验,心里有些担忧是否能够胜任。陶铸反复强调了广州工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接受这个挑战,表示市长的人选是由中央决定的。最终,曾生在领导的鼓励下决定先试试。他表示,如果不行,自己还可以回到部队继续工作。
从1960年到1962年,曾生以借调的身份在广州工作。虽然只是借调,工资和人事关系仍然在南海舰队,但他全身心投入到地方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那段时间,广州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逐渐地,曾生放下了回部队的念头,完全融入了地方工作。
最终,曾生成为了一名纯粹的地方干部。广州作为祖国的南大门,他深知市政建设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全力以赴。此后,他的职务越来越多,担任了副省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广州体育学院院长等多个职务,工作非常繁忙。
因为工作压力大,曾生的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刚到地方工作时,他的头发还是浓密的,但很快,由于繁忙的工作,头发开始稀疏,最终变得半秃。
在地方工作多年后,1970年代,曾生再次调整工作,调任交通部,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