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的一天,邓小平正在接见南京军区的兵团级以上军官和副省级干部。突然,在人群中,他看到了许世友。邓小平立刻走了过去,微笑着责怪道:“说好了不让你来,怎么你不听话呢?”
许世友笑着回答:“首长,您来南京,我怎么能不来迎接您呢?您不让我来,我偏要来。”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邓小平为什么不希望许世友出现在接见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
1985年,邓小平在南巡途中途经南京,计划在那里停留几天,考察南京的经济发展情况。当车抵达南京时,邓小平吩咐秘书:“把南京的党政军相关人员名单准备好给我看看。”
秘书将名单递给他后,邓小平问道:“许世友的身体怎么样?”
秘书回答:“许世友身体不好,患有几种疾病。”
邓小平皱了皱眉,接着说:“把许世友的名字划掉,不要让他来。”
秘书有些犹豫,提醒道:“许世友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他不会轻易听你的。”
邓小平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等我忙完了,我去看看他的身体。”
果然如秘书所料,许世友的脾气上来了。他一听邓小平不让他来,反而更加坚持要来。接见当天,许世友早早地来到邓小平下榻的国宾馆1号楼等候,这一幕也正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
邓小平和许世友握手,关切地叮嘱他保重身体,并表示等自己忙完后,一定会去看望他。许世友激动地拉住邓小平的手,连声说道:“我怎么能让首长过来看我呢?”
那么,邓小平为何要专程去看望许世友呢?毕竟,邓小平是国家的核心领导人,而许世友已经从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休,二人的身份地位差距相当大。原因在于他们之间深厚的私人情谊。
早在1938年,许世友就带领八路军386旅进军冀南,与邓小平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在邓小平的直接指挥下,许世友的部队屡战屡胜。正是在冀南的战斗中,邓小平和许世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许世友对邓小平敬佩有加,而邓小平也非常信任许世友。一个例子是,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前,刘伯承、粟裕等大将尚在人世,但邓小平依然钦定74岁的许世友担任出征的主帅,这份信任不言而喻。
1982年,党的十二大设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邓小平当选为主任,许世友为副主任。邓小平还特别批示许世友专心写回忆录。
1985年,许世友去世,邓小平特别批准他享受特殊待遇,准许他安葬在家乡的父母墓旁,这也是后来的事情。
如邓小平所说,忙完后他一定会来看许世友。于是,邓小平带着一瓶茅台酒,亲自去看望了许世友。两人坐下来,聊了整整一个上午,话题从红军长征一直延续到全国解放,再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当他们谈到张国焘事件时,邓小平特别对许世友说:“当年在张国焘事件中,你积极反抗,立下了赫赫战功。”许世友听后,眼中不禁涌出了泪水。
之后,邓小平和许世友一起共进了午餐。临别时,他们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在照片中,邓小平谦逊地稍微站后,让许世友靠前。这张照片,无声地展现了邓小平对许世友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
这段经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和许世友之间真挚的情谊和深深的互敬,既是政治上的合作伙伴,也是在风雨中共度艰难岁月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