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汉书》总觉得汉武帝杀钩弋夫人这事特残忍,一个刚生了太子的妃子,就因为皇帝一句 “汝不得活”,莫名其妙丢了性命。那会儿真觉得这老头晚年就是多疑疯魔了,直到翻了轮台诏的背景资料,才发现这里头根本不是简单的后宫恩怨。
你别说,钩弋夫人的出身本身就带着点传奇色彩。河北河间的平民女子,据说汉武帝巡狩时被望气者发现,进宫后封了 “拳夫人”,住钩弋宫,宠得不行。后来生了刘弗陵,汉武帝还特意把孩子出生的宫门改叫 “尧母门”,这待遇,谁看了不说是顶格宠爱?可巫蛊之祸一闹,太子刘据死了,剩下的儿子不是不成器就是早夭,最后竟只剩年幼的刘弗陵能挑大梁。
问题就出在 “年幼” 这俩字上。汉武帝晚年身体早垮了,看着几岁的娃娃,再瞅瞅正当盛年的钩弋夫人,心里肯定打鼓。我记得史书记载他少年登基时,被奶奶窦太后、母亲王夫人拿捏了好多年,连想推行新政都处处受限。这种憋屈劲儿,他绝对不想让儿子再受一遍。而且汉初的吕后之乱就在眼前,女主专权的噩梦可不是说着玩的。
真正让他下狠手的,恐怕还是当时的天下局势。连年打仗把国库耗空了,民间起义不断,他自己都下轮台诏忏悔,说 “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这时候要是留着年轻的钩弋夫人,等他一死,孤儿寡母掌权,再出个吕后第二,刚有点转机的汉朝说不定就崩了。所以他一边给霍光送周公辅政图,一边找个由头苛责钩弋夫人。
史书里那场景想想都让人发冷。钩弋夫人摘了簪子磕头求饶,回头望着汉武帝,可换来的就一句冷冰冰的 “趣行”。据说她死后京城还刮了沙尘暴,宫人都偷偷可怜她。但汉武帝后来跟左右聊天时说得明白:“主少母壮,女主独居骄蹇,没人管得了,你们忘了吕后的事?” 这话听着残酷,可细想真是戳中了要害。
后来刘弗陵继位成了汉昭帝,霍光辅政,真就延续了汉武帝晚年休养生息的政策。要是钩弋夫人还在,以她的身份,娘家说不定就会插手朝政,哪有霍光施展的空间?虽说杀一个女人保江山这事听着没人情味,但汉朝确实因此多撑了近百年,还出了昭宣中兴的好日子。
有时候真觉得帝王家的感情太脆弱了。汉武帝宠钩弋夫人的时候是真宠,可到了皇权安危面前,说杀就杀。钩弋夫人到死可能都没明白,自己不是死于皇帝的多疑,而是成了汉朝续命的牺牲品。她后来被追封,儿子还派两万人给她修陵墓,可这些又能换回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