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这位在大陆期间最终晋升为将军的人,历来评价极其负面,广泛认为他的所作所为远不及正面影响。尤其是曾长期效忠于他的亲信部属们,他们的回忆中对汤恩伯的评价较为一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来看看这些曾紧随汤恩伯身边的人是如何评价他的,看看他们眼中的汤恩伯与大众认知中的差距。
葛天,黄埔军校第六期生,自1938年起就担任汤恩伯的“内务总管”,职位从副官处长到总务处长,他几乎亲历了汤恩伯所有的秘密事务,因此他的回忆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葛天对汤恩伯的评价非常负面,他认为汤恩伯不仅极度懦弱、过分贪财,而且极其暴虐,还极力巴结蒋校长,甚至向已经投降的日军屈膝低头。
根据葛天的回忆,汤恩伯的懦弱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极度害怕日军的空袭,经常将指挥部迁移到远离空袭可能的地方;其次,他在指挥作战时从不保持固定的指挥位置,常常四处游走,表面上是为了亲临前线指挥,实则担心指挥部成为敌人攻击的重点。
1943年,汤恩伯任第31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时,葛天曾被命令购买黄金5000两,最终这些黄金被交给汤恩伯的妻子王竟白保管。此外,汤恩伯夫妇还经营着庞大的商业帝国,涉及卷烟、轮船运输、进口业务、地下银行、铁厂、砖瓦厂等多项行业,在这过程中也获得了大量财富。
汤恩伯的暴虐行为更是令人发指。葛天回忆,他亲眼目睹汤恩伯因私怨暗杀了曾任第13军副军长的鲍刚,并将其罪行嫁祸给新四军,最终该事件不了了之。除此之外,汤恩伯还曾因部下的小错误,如士兵打牌或偷摘水果,便草率决定枪毙。更令人发指的是,一名年轻的船工因耽误了半小时的时间烧火,就被汤恩伯残忍处决。
汤恩伯的暴力行为还表现在他在1932年对鄂豫皖一带的屠杀中,数千名手无寸铁的平民被他无情地杀害。更让人愤慨的是,汤恩伯对此感到得意,并表示要有“菩萨心肠,屠夫手段”,这种言辞和行为令人不齿。
然而,汤恩伯对蒋中正却极为顺从。葛天回忆,汤恩伯常常表示,“我只听蒋校长的命令,其他人的话都不听。”他也确实以此为准,尤其在台儿庄战役和随枣会战中,多次无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直到接到蒋中正的指示才开始行动。
汤恩伯对待日军的态度尤为令人瞠目结舌。作为第三方面军司令官,他主持京沪杭的接收工作,并在日军投降后积极协助日军将士回国,安排大量船只运送日军,并放宽携带行李的限制,得到了日军将领的极高评价。由于这些优待,汤恩伯在1950年代赴日本治病时受到了日本方的热情接待,甚至有传闻称他是被日本人暗杀。
除了葛天,其他曾在汤恩伯麾下任职的部属,如曾任第85军副军长的张文心、曾任淞沪警备副司令的高鹤飞,以及曾任89师参谋长的李佑武等,都对汤恩伯的回忆大体一致,证明汤恩伯的真实面目与这些评价高度吻合,揭示了这位将领的多面性格和复杂的历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