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革命或许像一个西瓜,越切越红。”
这是美国一位企业家在古巴革命胜利后不久的感慨。当时,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句无奈的哀叹,竟然成为了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言。
古巴革命成功后,美国政府为保持其在古巴的影响力,采取了多种手段。然而,正是美国的压力加剧了古巴的反抗,最终促使卡斯特罗政府选择站在苏联一方。可以说,正是美国的无理施压,迫使古巴政府从最初的“非共产主义革命”转向苏联阵营。
美国的战略眼光
古巴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仅90英里的地方,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它连接着大西洋与太平洋,是南北美洲的交通枢纽。美国很早就对古巴表现出浓厚兴趣。早在1805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就曾公开表达过“夺取古巴”的意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一方面加强了与古巴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阻碍古巴的独立运动,试图通过削弱古巴的民族意识,方便直接控制这个岛屿。
然而,尽管美国做出了诸多努力,古巴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1868年爆发了第一次独立战争。尽管反抗者屡次遭到镇压,古巴人民依然不屈不挠,最终在1898年,古巴起义军解放了全国2/3的土地,胜利在望。这时,美国却未准备好全面介入,但眼看古巴即将成功,他们决定插手。
1898年2月,美国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对西班牙宣战,公开支持古巴独立,并表示无意干涉古巴的主权。通过这种方式,美国不仅赢得了古巴革命军的好感,还成功地在美西战争中与古巴合作,最终帮助击败了西班牙。
美国的背叛
然而,战争胜利后,美国立刻翻脸,拒绝古巴革命军参与和平协议的签订,并与西班牙达成了卑鄙的交易。根据1898年签订的《巴黎合约》,西班牙将包括古巴在内的多个殖民地卖给美国。美国资本家对此喜出望外,急于吞并古巴。然而,美国政府意识到,直接兼并古巴会面临国内外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选择了“统治而不兼并”的策略,名义上承认古巴的独立,实际上通过普拉特修正案深度干涉古巴内政。
古巴人民对于美国的这一做法感到愤慨,但最终在美国的强力压力下,古巴政府不得不将这一修正案写入宪法,允许美国控制其内政外交,甚至控制古巴的经济命脉。
古巴革命的爆发
美国的干预政策引发了古巴国内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巴蒂斯塔政府的腐败和独裁,加剧了社会矛盾。于是,古巴革命爆发了,而菲德尔·卡斯特罗则成为了这场革命的领军人物。
卡斯特罗出身于大庄园主家庭,年轻时便投身于古巴的解放事业。1953年,他领导一群青年向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发起进攻,虽然此次起义以失败告终,卡斯特罗被捕,但他依然用激昂的辩词谴责了巴蒂斯塔政府,赢得了古巴民众的支持。1955年,卡斯特罗被特赦,开始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1956年,卡斯特罗带领仅剩十多人的队伍返回古巴,经过一系列的游击战,逐渐赢得了人民支持,并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经过两年的努力,1958年,古巴公民革命阵线正式成立,卡斯特罗成为总司令。1959年1月,革命军终于攻入哈瓦那,巴蒂斯塔政府在民众的反抗和起义军的进攻下倒台,古巴革命胜利。
美古关系破裂
尽管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政府,初期双方并未立即翻脸。美国虽然支持巴蒂斯塔政府,但也意识到这个独裁政权终究无法维持下去。在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并没有继续支持巴蒂斯塔,而是表示希望与新政府建立友好关系,甚至邀请卡斯特罗访问美国。
然而,卡斯特罗逐渐意识到,美国始终试图干涉古巴的内政。在与美国政府接触的过程中,卡斯特罗发现美国的官员试图插手古巴的经济和政治事务,于是他拒绝了美国的援助,选择独立解决经济问题。
1959年,卡斯特罗推动《土地改革法》,收回外国和大庄园主的土地,引发了美国的不满,并要求赔偿。卡斯特罗回应称,古巴有权决定自己的改革,并讽刺美国先前对巴蒂斯塔政府的支持才导致了这一局面。美国为了迫使古巴妥协,实施了制裁,但卡斯特罗采取了报复措施,通过没收美国的糖厂等资产进行反击。
美国的反应是支持被驱逐的巴蒂斯塔政府成员,组织了一支“古巴旅”试图通过武力干预恢复其在古巴的利益。然而,这支部队遭到古巴人民的强烈抵抗,仅三天就被完全消灭。这场失败彻底破坏了美古关系,古巴开始坚定地倒向苏联。
走向社会主义
1961年,古巴政府宣布革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改名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组织,并在两年后更名为古巴共产党。卡斯特罗通过土地改革和企业国有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
随着与苏联关系的加深,古巴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并在拉美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对抗美国的霸权。美国的封锁和施压,反而让古巴更加坚定了其独立自主的道路,最终成为美国的敌人。
总结
美国的过度干预与施压,原本想通过恢复其在古巴的影响力,最终却促使古巴走向了社会主义阵营。尽管美国一直尝试通过制裁、封锁等手段来迫使古巴屈服,但反而使古巴更加坚定了反抗的决心,最终演变为美古关系的彻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