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一个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突然发出紧急命令,要求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美军高级将领立即返回美国。如此大规模且高规格的召回,背后必定有重大事情发生,外界对此纷纷猜测。
随着更多会议细节的曝光,答案逐渐浮出水面:这次会议与中国确实有关,但与过去几年美军始终盯着中国的策略完全不同。此次会议在弗吉尼亚州的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召开,核心议题集中在特朗普政府的两项关键计划上:即将出台的新版《国家防务战略》和《全球部署审查》。这两份决定美军未来发展方向的文件,调整的重点正是围绕中国展开,不过这次的重点却是“远离”中国,而非继续“紧盯”中国。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新版战略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美军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并紧盯不放,而现在,战略的核心转向了保护西半球的安全,特别是加强美国本土的防御。这样的转变,可以说是一个“180度大转弯”。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军的顶层战略文件将中国视为“逐步逼近的挑战”,无论是备战计划、军事演习还是海外部署,都围绕着“应对中国”展开,整个美军的重心几乎都聚焦在亚太地区、聚焦在中国身上。而现在,美军的战略重心却回到了“家门口”的防御上,这一反差无疑让外界感到震惊。
面对这一转变,将军们的反应复杂。一方面,很多职业军官对赫格塞思有些不满,认为他作风高调,喜欢在媒体前露脸,给人一种“擅长表演”的印象,而非真正沉下心来制定战略的领导者。另一方面,当他们得知战略重心将从中国转移时,许多将领私下松了口气。毕竟,如果美军真的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那将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噩梦,不仅对他们自己,也对士兵们来说,将是生死攸关的挑战。如今,这个最坏的情形被大大降低了,紧绷的神经自然得以暂时放松。
然而,对中国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来自美国的压力就此消失。实际上,这更像是压力的“转移”。美国的军事资源开始转向内向式部署,更多聚焦于本土安全。这种变化意味着美国不再将中国作为唯一的主要对手,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国内防御上。
过去几年,美国军方对中国的关注近乎成为一种执念。美国在全球战略上的狭隘视野,导致美军长期处于“为了对抗而对抗”的困境,指挥官们为应对“中国挑战”而疲于奔命。如今,政策上开始“降温”,短期内确实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美军不打算再将所有资源投入到“对抗中国”上。
但这个转变是否能彻底实施,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毕竟,美国军方和华盛顿的政治圈内,存在不少靠“中国威胁论”谋取利益的集团。他们通过渲染“中国危险”来争取更多的军费预算、巩固自己的权力和行业影响力。如今,如果战略方向发生变化,这些人的利益将受到威胁,他们的反弹和阻力无疑会非常激烈。
因此,这次全球将领的大规模召回,更多的可能是一次战略辩论的开始,而非美军最终战略的定论。尽管将军们暂时松了口气,但围绕美国军事重心的争论——是“向外”还是“向内”、未来的战略走向如何——才刚刚开始。美军的未来将如何发展,还需要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