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
1976年出土的利簋由于有“武王征商”的铭文,所以其历史价值极高。其释文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目前,专家们将这一天推断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但是,这一天在目前已问世的《濮祖经》《九天大濮史录》面前,是很难成立的,因为可能存在200多年的误差。当然,上述卜濮文献也没有明确讲清楚武王征商是哪一年,我只是根据其记载的不间断的王位时间累加上去,在最有可能发生的时间节点上锁定目标而已。
卜濮史上自公元前1500年辛酉开始,是“双王扶政”时期。
《濮祖经》关于“武王伐纣”的记载
到了第11任濮王民占(公元前1282年己亥至公元前戊辰在位30年)和第9任和王共雨(公元前1291年庚寅至公元前1259年壬戌在位33年)与第12任濮王实水(公元前1252年己巳至公元前1215年丙午在位38年)及第10任和王多依福(公元前1258年癸亥至公元前1205年丙辰在位54年)权位交替之际,“依福神勇,交好武王。武王九年,武王伐纣。濮王亲率,两千濮兵,亲自参加,孟津大会,牧野盟誓。”(见《濮祖经》)
这里要更正《濮祖经》作者关于此处“濮王”“和王”是谁的错误。因为按王位继承排列,共雨、多依福属于和王系,而民占、实水属于濮王系。
可巧的是,多依福2年,恰好是公元前1257年甲子。我不是说“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的时间就一定是公元前1257年甲子,但有一点可以说一下态度。假如周人费劲费力费财的炼制一个青铜鼎,就为了记住“某一天”,这不合常理,也不尽人情。这里就一定有一个到底是谁蠢的问题——要不就是周人,要不就是认为青铜铭文上“干支”是“纪日”而不是“纪年”的专家们。二者必有一蠢!
卜濮文献的珍贵,尚不为人知,尚不为人识,它顽强,无比顽强,战胜了两千多年的战争、迫害、水火、瘟疫存活至今,气若游丝。它睁开刚苏醒的眼睛,泣不成声,跟我们讲一个完全不同于汉文献的历史真相!2025.10.7,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