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冷拒英使闭关锁国,并非盲目自大?美国教授:他发现了阴谋
迪丽瓦拉
2024-11-22 08:27:53
0

原标题:乾隆冷拒英使闭关锁国,并非盲目自大?美国教授:他发现了阴谋

合作共赢,团结他人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出生在群居社会,一出生就有各种各样亲戚,所以和打交道就成了必要课题。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多交朋友多条路,所以我们一直提倡的都是多交朋友多看世界,闭门造车,低头走路这都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适用。

国家想要强盛就要组织外交,适当的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建设自己,但在清朝时清政府却选择了禁闭国门过自己的日子,这样的做法也就导致了清朝变成了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的时间也造成了后面的屈辱。

但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清朝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但是被乾隆冷言拒绝了,这事被后世的人知道后大家对此的评价基本上都一致,他们觉得是乾隆耽误了清朝的发展,但曾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的沈艾娣却有不同的看法。

清朝作为旧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清朝最后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但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清朝看见外面的世界,但是被乾隆帝否决了,这就是英国的马尔嘎尼访华。

那时正值乾隆帝在位时期,清廷因为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丝绸,瓷器,茶叶让西方对清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上当时的清政府少和西方打交道,这半遮半露的样子瞬间让西方的人想对清朝一探究竟。

所以英国的马尔嘎尼做了第一个人,马尔嘎尼对清朝也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他决定出访清朝,想看看自己心里向往的圣地。

为了去的时候受人待见一点马尔嘎尼特地准备了许多的礼物,大都都是英国特有的西洋玩意,小到钟表望眼镜,大到洋枪洋炮和仪器,反正都是一些清朝没有的东西。

准备好一切后英国方也就给清朝发去了国书,正值那时候快到乾隆的生日了,于是便说自己想来给乾隆贺寿,这接到信的乾隆先是疑惑了一下,然后让人搬出了清朝独有的地理大全,他们在上面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英国这个国家。

原以为乾隆会拒绝使臣的来访,谁知他居然还挺高兴的,因为连书上都没有的国家都能给他贺寿,可见清朝在世界当中的地位,就这样乾隆同意了英国方的访问。

而为了彰显出清朝对英国使臣的重视,乾隆即刻下了圣旨要以最高规格接待使臣,要让他们感觉来了清朝就跟回家了一样。

这边早就跃跃欲试的马尔嘎尼也登上了去清朝的船,他的船上带着给清朝的礼物更带着一份自己和清朝未来合作的畅想书,当时英国政府要求马尔嘎尼再完成探访任务的同时更要让清朝稍微打开一点大门让自己的商品流通进去。

马尔嘎尼信心满满的出发原以为能看到自己的想象中的清朝,最后再完美的完成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谁知两拨人还没见面就发生了冲突。

那时清王朝认为自己是第一大国所以强烈要求英国使臣面见皇上的时候实行跪拜礼,但是这个可完全和强调平等的英国人反着来了,所以英国使臣态度强硬的拒绝了清朝的跪拜礼。

当着个消息传到乾隆耳朵里的时候可把他气坏了,这当皇帝几十年以来可从没有人忤逆过他,所以他一气之下就将接待使臣的最高礼仪降了一个档次。

而这边的英国使臣也压着火但是也知道在人家的地盘而且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所以便提出了单膝跪拜,而乾隆也不想闹的太僵也就同意了,所以两国的会面也终于在各方协商下开始了。

刚一进来的英国使臣团那可是雄赳赳气昂昂,这都是因为马尔嘎尼在来的路上就看过了中国的军队,他注意到了这些士兵手里使用的武器还是他们西洋淘汰下的,所以他对自己将要拿出的东西很有信心。

他找了几个人将东西依次排开,顿时巍峨的会客厅就摆满了西洋的玩意,有钟表,望眼镜,各种精细的仪器尤其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武器,马尔嘎尼以为乾隆会大吃一惊,谁知这位皇上居然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在哦了一声,简而言之就是不放在心上,这可让马尔嘎尼受挫不小。

但是他又很快调整了状态说说了自己的真实目的,他说他想和清朝做一笔生意,乾隆看看他问什么生意。于是马尔嘎尼就提出了自己的六个想法,乾隆静静的听完就吩咐侍卫将人送出去了。

后来这事被后世的人翻出来,说乾隆是井底之蛙,看不见世界的发展耽误了清朝的发展,但是如果单单这么论也是误会了乾隆,或许在一定的角度上他是为了自我保护。

要说为什么封建社会王权的统治能持续百年千年,这都是因为统治者对百姓的消息输送,一直在告诉他们统治者多好多好,这长时间下来百姓已经接受了皇权能遮天的这个社会。

但假如这时候有个思想开放的英国来掺和一脚,那百姓还不得为了追求自由拿起枪炮把乾隆从皇位上赶下来,最后百姓可能还会感谢救他们于水火的英国,那清朝可能就不止止是换人了甚至得换人种。

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年马尔嘎尼提出的六个要求,表面上看是英国在和清朝平等交易是为了做生意,但是细细的看一眼这可不得了。

比如英国人说想在广州划块地让他们的人随意走动还让清朝人阻拦,这样的要求是什么,这就是说我要再你家开块地然后把这个化为我的地盘,我在这块地上做什么你都不能拦着我,这任谁看都是变相的侵入了。

或许乾隆就是意识到了这点他知道英国使臣来者不善,所以只有完全的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否则清朝的何去何从还是一个未知数。

今天的我们生在红旗下往回看以前的历史或许会觉得很不和常理,但是或许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在当时做出决定人的认知里,他觉得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而面对这一切我们无法做出精准且完整的判断,唯一要记住的只有牢记历史,从始至终和国家走在同一条路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战术,或者说谋略,在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军争篇》中,孙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原创 溥... 公元1636年,大清朝建立,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对清朝皇帝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政权稳固、长久,甚...
原创 溥...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他当了皇帝的时间不长,但作为皇帝,他享受了许多皇帝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可...
原创 隋... 见风使舵的标杆,站队从未出错 自古以来,忠臣义士一直是帝王宠爱的人选。忠诚的大臣往往是国家和百姓的利...
原创 古... 大家可能都在古装剧里看过这么一幕:大红花轿抬进门,新娘羞答答地拜完堂,婆婆满脸堆笑地走过来,看似亲热...
狄拉克:不爱说话爱数学 01 布里斯托的齿轮与数字 1902年8月8日的布里斯托,雨丝裹着工业革命残留的煤烟,粘在维多利亚式...
原创 石... 清朝的士兵种类主要分为三种:兵、勇和卒。 所谓的兵是指正式在编的军队,他们领取国家的薪俸,主要包括八...
原创 他... 1947年四平攻坚战结束后,王兆相并没有继续留在主力部队,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调任到地方军分区担任司...
原创 他...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双一流大学,长期以来也被纳入了985和211重点高校之列。它的历...
原创 民... 民国时期,军阀林立,大小军阀数量众多,超过了几十个。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由北洋军阀主导政治,袁世凯去...
原创 假...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和祭祀历代的名将,专门设立了武成王庙。庙中主祭的是姜子...
原创 他... 2021年7月1日,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许多党和国家的...
邓孔昭:施琅其人二三事 一、“争专征权”强烈排斥他人 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专征权,并且坚持不懈,不达目...
原创 古... 古代男子普遍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让现代人无法理解。如果放到现在,可能还...
原创 为... 前言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每一位英雄都曾在动荡的年代中,以独特的方式披荆斩棘,创造了属于自己...
原创 1... 许多人认为,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间接地拯救了中国。其实,这种看法是...
原创 历... 1929年冬天,国民政府一道命令下来,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春节,突然就成了“违禁品”。 不准贴春联,不...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常常提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多人都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各自分庭抗礼,但如果细细分...
原创 战... 1950年3月,李文,这位曾担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和第五兵团司令的将领,在重庆西南军事政治大学高级研...
原创 刘... 在之前的文章《刘邦分封了十(九)位同姓诸侯王,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中,我提到过西汉初年有十(九)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