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冷拒英使闭关锁国,并非盲目自大?美国教授:他发现了阴谋
迪丽瓦拉
2024-11-22 08:27:53
0

原标题:乾隆冷拒英使闭关锁国,并非盲目自大?美国教授:他发现了阴谋

合作共赢,团结他人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出生在群居社会,一出生就有各种各样亲戚,所以和打交道就成了必要课题。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多交朋友多条路,所以我们一直提倡的都是多交朋友多看世界,闭门造车,低头走路这都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适用。

国家想要强盛就要组织外交,适当的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建设自己,但在清朝时清政府却选择了禁闭国门过自己的日子,这样的做法也就导致了清朝变成了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的时间也造成了后面的屈辱。

但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清朝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但是被乾隆冷言拒绝了,这事被后世的人知道后大家对此的评价基本上都一致,他们觉得是乾隆耽误了清朝的发展,但曾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的沈艾娣却有不同的看法。

清朝作为旧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清朝最后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但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清朝看见外面的世界,但是被乾隆帝否决了,这就是英国的马尔嘎尼访华。

那时正值乾隆帝在位时期,清廷因为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丝绸,瓷器,茶叶让西方对清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上当时的清政府少和西方打交道,这半遮半露的样子瞬间让西方的人想对清朝一探究竟。

所以英国的马尔嘎尼做了第一个人,马尔嘎尼对清朝也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他决定出访清朝,想看看自己心里向往的圣地。

为了去的时候受人待见一点马尔嘎尼特地准备了许多的礼物,大都都是英国特有的西洋玩意,小到钟表望眼镜,大到洋枪洋炮和仪器,反正都是一些清朝没有的东西。

准备好一切后英国方也就给清朝发去了国书,正值那时候快到乾隆的生日了,于是便说自己想来给乾隆贺寿,这接到信的乾隆先是疑惑了一下,然后让人搬出了清朝独有的地理大全,他们在上面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英国这个国家。

原以为乾隆会拒绝使臣的来访,谁知他居然还挺高兴的,因为连书上都没有的国家都能给他贺寿,可见清朝在世界当中的地位,就这样乾隆同意了英国方的访问。

而为了彰显出清朝对英国使臣的重视,乾隆即刻下了圣旨要以最高规格接待使臣,要让他们感觉来了清朝就跟回家了一样。

这边早就跃跃欲试的马尔嘎尼也登上了去清朝的船,他的船上带着给清朝的礼物更带着一份自己和清朝未来合作的畅想书,当时英国政府要求马尔嘎尼再完成探访任务的同时更要让清朝稍微打开一点大门让自己的商品流通进去。

马尔嘎尼信心满满的出发原以为能看到自己的想象中的清朝,最后再完美的完成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谁知两拨人还没见面就发生了冲突。

那时清王朝认为自己是第一大国所以强烈要求英国使臣面见皇上的时候实行跪拜礼,但是这个可完全和强调平等的英国人反着来了,所以英国使臣态度强硬的拒绝了清朝的跪拜礼。

当着个消息传到乾隆耳朵里的时候可把他气坏了,这当皇帝几十年以来可从没有人忤逆过他,所以他一气之下就将接待使臣的最高礼仪降了一个档次。

而这边的英国使臣也压着火但是也知道在人家的地盘而且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所以便提出了单膝跪拜,而乾隆也不想闹的太僵也就同意了,所以两国的会面也终于在各方协商下开始了。

刚一进来的英国使臣团那可是雄赳赳气昂昂,这都是因为马尔嘎尼在来的路上就看过了中国的军队,他注意到了这些士兵手里使用的武器还是他们西洋淘汰下的,所以他对自己将要拿出的东西很有信心。

他找了几个人将东西依次排开,顿时巍峨的会客厅就摆满了西洋的玩意,有钟表,望眼镜,各种精细的仪器尤其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武器,马尔嘎尼以为乾隆会大吃一惊,谁知这位皇上居然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在哦了一声,简而言之就是不放在心上,这可让马尔嘎尼受挫不小。

但是他又很快调整了状态说说了自己的真实目的,他说他想和清朝做一笔生意,乾隆看看他问什么生意。于是马尔嘎尼就提出了自己的六个想法,乾隆静静的听完就吩咐侍卫将人送出去了。

后来这事被后世的人翻出来,说乾隆是井底之蛙,看不见世界的发展耽误了清朝的发展,但是如果单单这么论也是误会了乾隆,或许在一定的角度上他是为了自我保护。

要说为什么封建社会王权的统治能持续百年千年,这都是因为统治者对百姓的消息输送,一直在告诉他们统治者多好多好,这长时间下来百姓已经接受了皇权能遮天的这个社会。

但假如这时候有个思想开放的英国来掺和一脚,那百姓还不得为了追求自由拿起枪炮把乾隆从皇位上赶下来,最后百姓可能还会感谢救他们于水火的英国,那清朝可能就不止止是换人了甚至得换人种。

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年马尔嘎尼提出的六个要求,表面上看是英国在和清朝平等交易是为了做生意,但是细细的看一眼这可不得了。

比如英国人说想在广州划块地让他们的人随意走动还让清朝人阻拦,这样的要求是什么,这就是说我要再你家开块地然后把这个化为我的地盘,我在这块地上做什么你都不能拦着我,这任谁看都是变相的侵入了。

或许乾隆就是意识到了这点他知道英国使臣来者不善,所以只有完全的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否则清朝的何去何从还是一个未知数。

今天的我们生在红旗下往回看以前的历史或许会觉得很不和常理,但是或许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在当时做出决定人的认知里,他觉得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而面对这一切我们无法做出精准且完整的判断,唯一要记住的只有牢记历史,从始至终和国家走在同一条路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27年,对中国而言是风雨飘摇、变局骤起的一年。这一年,北伐如火如荼,国共合作破裂,清党行动展开,...
仰韶彩陶在黄河文明起源中起到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炜林应大河村国家考古...
原创 明... 在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成化青花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各有千秋。...
原创 关... 黎明前的蜀汉营地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静谧中,偶尔从远处传来马蹄声的回响和士兵低沉的对话,仿佛打破了夜的宁...
原创 日...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正式登基为皇帝,开启了贞观盛世的第二个辉煌篇章。那时的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
原创 最...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人物——他表面上是日军的高级翻译官,吃日本人的饭,喝日本人的酒,甚...
原创 明... 皇帝一旦登基,除了巩固政权稳定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修建自己的陵墓,为将来身故后仍能享受荣华富贵做...
原创 贺... 1949年2月1日,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按统一编制及番号调整的要求,正式改为第一野战军。同...
原创 北...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作过两首描写北齐冯小怜的诗篇,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一笑倾国便亡,何劳荆棘...
原创 苏... 在1991年的夏天,全球的焦点突然集中在了一个正在经历剧变的超级大国——苏联。当时,世界几乎未曾听闻...
原创 三... 黄钺作为华夏帝王天子象征的仪仗礼器,竟然出现在三星堆,而非所谓的“中原”地区,这一点本身就足以证明三...
原创 清... 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在紫禁城的盛大仪式上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清朝的第12位皇帝。然而,这一切...
原创 朱...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朱棣还会造反称帝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爱好者热议的话题,许多人给出的结论是:不太可...
原创 崛...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 —— 蒙古族。你知道吗,蒙古族一直流传着一个超有意思...
欧洲第一名瓷——梅森瓷器来淮安... 扬子晚报网7月20日讯(通讯员 钱芳 记者 朱鼎兆)7月20日,备受瞩目的“欧洲第一名瓷——梅森瓷器...
原创 刘... “卧龙,凤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 这句充满智慧的话,是一位老者所说,也为刘备建立蜀国奠定了不可磨...
原创 明... 公元1457年2月的某一天,天空阴沉,寒风刺骨。于谦带着满腔的无奈和百姓们的深情目送,缓缓迈向刑场。...
原创 虎... 虎牢关三英大战吕布,刘备、关羽与张飞三兄弟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历史性战斗不仅塑造了他们的英雄形象,也...
原创 解... 在张国焘晚年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一个颇具趣味的故事: 在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后的一次对话中,张国...
原创 日... 日军侵华战争持续了长达14年的时间,而在印度的战斗中,日本军队仅仅在英帕尔进行过一场战斗后就选择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