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推荐诸葛亮时用了一成语,其实还有下半句,却不敢跟刘备说
三国初期,曹操实力当然是不用说的,拥有百万大军;孙权坐拥江东,江东富庶,当然兵将也是数不胜数的;只有刘备,一无兵将,二无人才,但刘备心怀大志,一心想着复兴汉氏,让天下的百姓不再受战乱的苦难,所以,因为他的这种仁义,他得到了张飞关羽的舍命追随,也有了一些追随者,但是这些和曹操还有孙权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刘备也每天都为这件事发愁,虽然现在拥有张飞关羽这两个无人能当的猛将,可是自己却没有出谋划策,决胜千里的军师,这是自己最大的弱点,所以刘备千方百计去寻找人才。
刘备的运气比较好,在卢马跳檀溪逃过孙权的追杀之后,去了荆州的一个乡野民间,在这里他竟然遇到了被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刘备早就知道司马微的能耐,和他交流天下的形式,询问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之后刘备便找到了徐庶,在一次和徐庶聊天时,徐庶告诉刘备,诸葛亮才是现在最厉害的人,让他赶快诚心去请。
三国是这样说的,可是在三国志中也有一个记载,司马徽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介绍了他的才华,还以一句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那就话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有伏龙、凤雏。这句话是说,当下的人才,一个是伏龙也就是诸葛亮,一个是凤雏,可以成为当时大智慧的人。
大家肯定会想到,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这才是一整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寻常那些所谓的读了很多诗书的平庸读书人,他们大多数人是无法认清现在这个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所以只有能看清现代这个时代潮流的人才是俊杰,只有遇到好的时机,才能成为称霸一方的英雄豪杰。说到这里,水晶先生为什么推荐诸葛亮只用了前一句呢?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当时的诸葛亮是一个人才俊杰,可是他的能力再大也改变不了一个时代,诸葛亮没有成功是他的时机不对,跟着刘备,可是统一三国确实很难做到,到头来,因为时机不对,诸葛亮只能是白忙了一场。
知道三国结局的我们,自然一下子就看透了水镜先生没有说下一句的意思了,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对于当时的刘备,就是需要诸葛亮,后边的一句对他是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