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是中国不是美国!英国学者预判太准了,中美博弈最大输家出现了
迪丽瓦拉
2025-10-12 20:32:02
0

现在的欧盟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俄乌冲突带来的长期消耗,另一方面是中美博弈的外溢影响,涉及到产业、关税和供应链等方面。两股风力同时作用,导致原本牢固的欧洲经济网络逐渐出现漏洞,越来越难以维持。 虽然欧盟的经济体量不小,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在大国博弈中,分数不仅仅看经济体积,更要看反应速度、调度能力以及能否有效整合政治和军事力量。美国和中国能够把经济、政治、军事三者结合起来,行事时灵活自如。而欧盟呢?由于成员国众多,利益纷繁复杂,常常在决策时出现分歧。每当一个议题摆上桌,讨论往往是乱七八糟的,东一句西一句,拖延了时间,风向已变,最终难以达成一致。这使得欧盟既不像大国那样能做出迅速决策,也不像小国那样灵活变通。

欧盟内部有不同的关注点:有的国家关注能源安全,有的关注制造业的出路,还有的则担心财政负担和社会稳定。要把这些不同的诉求统一成一个清晰的政策方向,简直就像是在拼一副缺块的拼图,拼到最后,边角也对不上。结果是政策反复无常,步伐不一,外部的压力一点一点地撬大了这些裂缝。 美国通过俄乌冲突的局势,成功切断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管道和经济纽带。战争消耗的,不仅是某个国家的资源,而是整个欧洲大陆的信心和经济流动性。与此同时,美国还通过产业补贴和关税政策,迫使欧洲的产业链要么外迁,要么收缩,制造了欧盟的一种“油门和刹车”的双重困境。 在忙于内部斗争和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欧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中国身上。尤其是在钢铁等产品上,欧盟试图通过设限来帮助本土企业喘息。它的算盘很简单:限制中国的相关出口,欧洲企业就能恢复竞争力;再逼一逼中国,让其减少与俄罗斯的贸易,俄罗斯或许就撑不住,战争可能会更早结束。表面看,这个逻辑似乎很顺畅,但现实却不那么简单。世界上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关税和禁令不可能轻易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目前,欧盟既要和美国打关税战,又要与俄罗斯展开军事博弈,还要时刻警惕中国的影响力,三条战线拉得紧绷,难以承受。相比之下,美国已经不再强调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以清晰的账目和硬实力来打拼。对于大国而言,真正的抱团是靠共同的利益,而非口号。美国与欧盟的利益有多一致,事实上,双方心知肚明。过去美国对欧元的宽容让欧盟有了一次发展机会,但现在中美对抗的局势更加复杂,欧盟还能再次得到美国的“优惠”吗?答案并不乐观。 有分析认为,中美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双方都明白硬碰硬的后果太严重。既然如此,其他国家贸然表态、急于站队,往往会站在危险的风口浪尖。欧盟夹在中美之间,既不想完全听命于美国,也不敢与中国过于亲密,免得被美国惩罚。它走在两者之间,进退维谷,做出任何决定似乎都会有旁人施加压力。最终的结果是,欧盟在三方压力下,不得不空耗时间和资源。 而这还只是表面问题。随着经济的下滑,社会问题逐渐显现。移民、就业、财政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三重压力,限制了欧盟的决策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成本、社会安全等问题一旦成为焦点,政治气温急剧上升,街头的抗议和不满声音也会愈加激烈。到那个时候,欧盟是否能够稳定局面,还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欧盟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希望能与美国平等对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发现,内部协调的成本越来越高。大国需要迅速的决策,而小国则更需要灵活性,欧盟试图兼顾两者,但却既不够迅速也不够灵活。当外部压力来临,内部的分歧便暴露无遗,政策也容易变得不一致。 在产业方面,欧盟面临两大难题。首先,关税和补贴虽然可以作为短期手段,但无法解决长期竞争力问题。其次,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也让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在落实时面临资源分配的争议。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需求和背景,这使得政策落地变得极为复杂。经过多次反复权衡,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

欧盟对中国的期待是互利合作,想要得到市场和技术支持;而对于美国,则更多是采取“拿走、榨干”的逻辑。欧盟既不愿意完全让美国主导所有利益,又担心与中国关系过于密切会招致美国的惩罚。它总是在关键时刻伸手去抓机会,但又在一瞬间缩回去,这样拖延下去,最终会被动失去更多的机会。 那么,谁在这场博弈中最赚钱,谁最吃亏呢?默克尔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像针一样刺入欧洲的地图:亏的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整个欧洲的战略空间。你看得到的,是能源账单上逐渐增高的数字;你看不见的,是在国际谈判桌上逐渐萎缩的影响力。当欧盟的位置越来越靠后,话语权自然会减弱,其他大国则更容易掌控它的未来。 那么,欧盟是否还有反转的机会呢?机会不在口号里,而在心态上。不要幻想通过几项制裁就能改变局面,也不要指望通过外力将对手一举推倒。更重要的是,要将现有的政策做好,真正有效地协调内部,逐步拉回时间和主动权。这不是一场短暂的战斗,而是长期的持久战。 欧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不做某一方的附庸,也不盲目与所有方对抗。要清楚每一张手中的牌的价值,能够谈判的就谈判,能让步的就让步,能坚守的核心利益则必须守住。在面对中美的拉锯时,欧盟要避免被动接受挑战,而要争取主动出击。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关键在于实际操作。每一个领域——无论是产业、能源、金融,还是科技——都需要有具体的执行计划,而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将李善长视为最重要的功臣,甚至给了他一张免死金牌。然而,最终在李善长被处...
原创 陈...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后主,知名度较高的有蜀汉后主刘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在这三人中,陈叔...
原创 天... 各位朋友,您要是听说过郑成功收复台湾,那您一定没听过罗芳伯在海外建了个国家,旗帜上写着“大总制”,讲...
原创 被...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盛世与乱世的交替。虽然今天我们谈...
守护民族记忆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何思琦 北京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巍然屹立。 这是一座守护民族记忆、赓续中...
原创 朱... 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商人和权谋的博弈 在中国历史上,沈万三是明朝初年一位传奇性的商人。他不仅凭借惊人...
原创 朱... 梅殷:明朝权谋之中关键却悲剧的托孤大臣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那就是梅殷—...
原创 要... 在中超第27轮比赛中,上海申花将客场挑战青岛西海岸。然而,在关键时刻,申花的阵容遭遇了一些困扰,5名...
原创 谷...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王... 国内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未来几年可能要面临一系列挑战。回顾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价齐跌”的局...
原创 历... 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的时期,一些原本位高权重的满洲官员为了保命,竟然做出了荒谬的决定,选择背弃自己民...
原创 倘...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改写一个王朝的命运。提及清朝,我们总会想到那个闭关锁国、...
原创 太... 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的旗帜像狂风暴雨一样席卷而来,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在战火和革命浪潮中摇摇欲...
原创 清... # 唠唠清末那俩奇人:《孽海花》里的状元与花魁,还有现实中的赛金花! 清朝末年那光景,说好听点是“风...
原创 朱... 在古代,皇帝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奖励忠诚和有功的臣子,那就是“丹书铁券”。这种奖励其实就是“免死牌”,...
原创 朱... 贪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各国政府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贪官污吏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
原创 蒋... 蒋介石在用人方面既有培养了薛岳、孙立人等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饭桶”将领。这些后者常常...
原创 朱... 冯胜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之一,曾为朱元璋的起义军立下赫赫战功。但在功成名就后,他却被卷入权力的漩涡,...
原创 为... 成吉思汗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他的雄才大略不仅让蒙古帝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也让后来的中国地图...
原创 云... 风声鹤唳的账本 事情从一本账簿开始。京城一家银号的账房翻出旧账,来往额目密密麻麻,收礼、送礼、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