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欧盟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俄乌冲突带来的长期消耗,另一方面是中美博弈的外溢影响,涉及到产业、关税和供应链等方面。两股风力同时作用,导致原本牢固的欧洲经济网络逐渐出现漏洞,越来越难以维持。 虽然欧盟的经济体量不小,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在大国博弈中,分数不仅仅看经济体积,更要看反应速度、调度能力以及能否有效整合政治和军事力量。美国和中国能够把经济、政治、军事三者结合起来,行事时灵活自如。而欧盟呢?由于成员国众多,利益纷繁复杂,常常在决策时出现分歧。每当一个议题摆上桌,讨论往往是乱七八糟的,东一句西一句,拖延了时间,风向已变,最终难以达成一致。这使得欧盟既不像大国那样能做出迅速决策,也不像小国那样灵活变通。
欧盟内部有不同的关注点:有的国家关注能源安全,有的关注制造业的出路,还有的则担心财政负担和社会稳定。要把这些不同的诉求统一成一个清晰的政策方向,简直就像是在拼一副缺块的拼图,拼到最后,边角也对不上。结果是政策反复无常,步伐不一,外部的压力一点一点地撬大了这些裂缝。 美国通过俄乌冲突的局势,成功切断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管道和经济纽带。战争消耗的,不仅是某个国家的资源,而是整个欧洲大陆的信心和经济流动性。与此同时,美国还通过产业补贴和关税政策,迫使欧洲的产业链要么外迁,要么收缩,制造了欧盟的一种“油门和刹车”的双重困境。 在忙于内部斗争和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欧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中国身上。尤其是在钢铁等产品上,欧盟试图通过设限来帮助本土企业喘息。它的算盘很简单:限制中国的相关出口,欧洲企业就能恢复竞争力;再逼一逼中国,让其减少与俄罗斯的贸易,俄罗斯或许就撑不住,战争可能会更早结束。表面看,这个逻辑似乎很顺畅,但现实却不那么简单。世界上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关税和禁令不可能轻易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目前,欧盟既要和美国打关税战,又要与俄罗斯展开军事博弈,还要时刻警惕中国的影响力,三条战线拉得紧绷,难以承受。相比之下,美国已经不再强调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以清晰的账目和硬实力来打拼。对于大国而言,真正的抱团是靠共同的利益,而非口号。美国与欧盟的利益有多一致,事实上,双方心知肚明。过去美国对欧元的宽容让欧盟有了一次发展机会,但现在中美对抗的局势更加复杂,欧盟还能再次得到美国的“优惠”吗?答案并不乐观。 有分析认为,中美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双方都明白硬碰硬的后果太严重。既然如此,其他国家贸然表态、急于站队,往往会站在危险的风口浪尖。欧盟夹在中美之间,既不想完全听命于美国,也不敢与中国过于亲密,免得被美国惩罚。它走在两者之间,进退维谷,做出任何决定似乎都会有旁人施加压力。最终的结果是,欧盟在三方压力下,不得不空耗时间和资源。 而这还只是表面问题。随着经济的下滑,社会问题逐渐显现。移民、就业、财政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三重压力,限制了欧盟的决策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成本、社会安全等问题一旦成为焦点,政治气温急剧上升,街头的抗议和不满声音也会愈加激烈。到那个时候,欧盟是否能够稳定局面,还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欧盟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希望能与美国平等对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发现,内部协调的成本越来越高。大国需要迅速的决策,而小国则更需要灵活性,欧盟试图兼顾两者,但却既不够迅速也不够灵活。当外部压力来临,内部的分歧便暴露无遗,政策也容易变得不一致。 在产业方面,欧盟面临两大难题。首先,关税和补贴虽然可以作为短期手段,但无法解决长期竞争力问题。其次,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也让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在落实时面临资源分配的争议。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需求和背景,这使得政策落地变得极为复杂。经过多次反复权衡,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欧盟对中国的期待是互利合作,想要得到市场和技术支持;而对于美国,则更多是采取“拿走、榨干”的逻辑。欧盟既不愿意完全让美国主导所有利益,又担心与中国关系过于密切会招致美国的惩罚。它总是在关键时刻伸手去抓机会,但又在一瞬间缩回去,这样拖延下去,最终会被动失去更多的机会。 那么,谁在这场博弈中最赚钱,谁最吃亏呢?默克尔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像针一样刺入欧洲的地图:亏的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整个欧洲的战略空间。你看得到的,是能源账单上逐渐增高的数字;你看不见的,是在国际谈判桌上逐渐萎缩的影响力。当欧盟的位置越来越靠后,话语权自然会减弱,其他大国则更容易掌控它的未来。 那么,欧盟是否还有反转的机会呢?机会不在口号里,而在心态上。不要幻想通过几项制裁就能改变局面,也不要指望通过外力将对手一举推倒。更重要的是,要将现有的政策做好,真正有效地协调内部,逐步拉回时间和主动权。这不是一场短暂的战斗,而是长期的持久战。 欧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不做某一方的附庸,也不盲目与所有方对抗。要清楚每一张手中的牌的价值,能够谈判的就谈判,能让步的就让步,能坚守的核心利益则必须守住。在面对中美的拉锯时,欧盟要避免被动接受挑战,而要争取主动出击。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关键在于实际操作。每一个领域——无论是产业、能源、金融,还是科技——都需要有具体的执行计划,而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