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也就是第41军)在进入华北后,成功地击溃了傅作义集团的第16军和第104军的主力,特别是在康庄和怀来的追歼战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在这两场战斗中,第4纵队以较小的伤亡代价,战果却相当辉煌。他们的总伤亡为740人,但却打死、打伤和俘虏了敌人约15000人,战损比高达1比20,此外,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
第4纵队能够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硬实力远远强于华北的国民党军。例如,到1948年12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兵力已经接近5万人(49326人)。这种兵力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举个例子,当时包围张家口的华北第三兵团,其兵力还不到53000人,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兵力,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野战兵团了。
此外,第4纵队还拥有额外的作战优势。因为在之前的塔山阻击战中,来自华北的援军,尤其是第62军的第151师、第157师和独立第95师,曾与东北野战军交过手。独立第95师自诩在华北战场上从未丢过一挺机枪,但在塔山战役中,他们的部队在短短几天内就被削弱到了几乎不成样子。独立第95师都如此,这使得其他华北部队的战斗力显得更为低下。
而且,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国民党军的新1军和新6军,这进一步凸显了第4纵队的强大战斗力,尤其是当其与华北部队相比时,这种优势更加明显。因此,第4纵队在康庄和怀来的追歼战中,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实属预料之中的事。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经过塔山之战的惨烈战斗,第4纵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并迅速增加兵力至近5万人的?这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因素。
在辽沈战役之前,第4纵队的总兵力大约为4万人,这足以保证每个步兵师有11000至12000人左右的兵力,剩余的为纵队机关和直属队。第4纵队在塔山阻击战前,还曾参与了锦西和兴城的战斗,在这些战斗中,纵队共减员2503人,虽然这个数目占总兵力的比例不到10%,但大多数伤亡都是来自于步兵连队,这对其战斗力还是有所影响。
塔山阻击战前,预计第4纵队会有较大的伤亡,实际战斗中,纵队的减员达到了3571人,其中在为期6天的关键阻击阶段,减员达到3145人。综合计算,整个辽沈战役期间,第4纵队的伤亡大约为6000人左右,尽管如此,许多减员都是集中在执行关键任务的步兵连队中。
塔山阻击战任务结束后,第4纵队并没有继续参与辽西和沈阳的战斗,而是与第11纵队一同,作为东北先遣兵团提前进入华北。由于大规模的战斗后,部队伤亡严重,特别是步兵连队的人数有所缺失,因此在入关的过程中,纵队进行了补充,接收了5000多名新战士和解放战士。
尽管补充了新兵,由于任务紧急,且直接投入到华北战场作战,初期非战斗减员较多,兵力有所下降。然而,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统一了战斗意志,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进入冀东后,第4纵队进行了一次20天的短期休整,不仅总结提升了军事和政治工作,还补充了3000多名冀东籍战士。
经过这次补充,第4纵队的兵力增加到大约41000人,恢复并稍微超过了辽沈战役前的水平。同时,1948年11月,决定将第4纵队改编为第41军,新增了第121、122和123师。尽管新番号的正式启用要等到天津解放后才开始,但这段时间内,第4纵队就已经开始按照新的编制进行作战。因此,那个时期的战斗中,会出现两套不同的编制和番号。
当然,第4纵队的兵力并不止于本部的41000人。随着入关后,东北野战军将各独立师正式编入正规番号,第4纵队分到了独立第2师,并将其改编为第154师。这个师虽然兵力不如主力师强大,但也有8000多人。如此一来,第4纵队的总兵力便突破了49000人,接近5万人。
综上所述,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辽沈到平津战役期间,经历了兵力的调整、补充和恢复,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取得了许多显著的胜利。希望这篇改写的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段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