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这里不仅风景如画,地势险要,还因其革命历史而著名。光山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还是邓颖超的故乡。那从光山走出的革命将领有哪些呢?他们的军衔是什么?在各个历史时期,他们又分别担任了什么重要职务?
第一位:万海峰
万海峰,1920年9月生于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来自贫苦农民家庭。13岁他便加入红军,17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著名的“红小鬼”。他亲历了鄂豫皖地区艰难的革命斗争,经历了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经过长期的战斗和锤炼,万海峰从一名“红小鬼”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他已是副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万海峰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凭借卓越的战功和指挥才能,晋升速度非常快。曾担任过七十二师师长、二十四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政委等职务,最终晋升为上将,被誉为“军中之花”。他享年103岁,于2023年3月31日去世。
第二位:钱钧
钱钧,1905年出生于光山土楼乡钱家湾村,家境贫寒,曾是铁匠,还在少林寺学过武术。20岁时,他投身革命,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钱钧从鄂豫皖的革命斗争中崭露头角,并参与了艰难的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主要活跃在山东,担任过抗日支队长、旅长、鲁中军区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与了泰山、鲁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在解放战争期间,凭借勇猛的作战表现,钱钧多次升职,担任了9师师长、鲁中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1990年4月13日,钱钧将军去世,享年85岁。
第三位:吕清
吕清,1915年生于光山,15岁参加红军,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红小鬼”。他历经鄂豫皖的革命斗争和长征的洗礼,一直在军队中担任政委职务。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军分区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担任合江军区副政委、支队政委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吕清被授予少将军衔,曾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沈阳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2010年9月24日,吕清将军去世,享年95岁。
第四位:尤太忠
尤太忠,1918年12月25日生于光山县砖桥乡,出身贫寒,12岁投身革命,成为红军儿童团员,14岁加入红军。红军时期,他担任连指导员;在抗日战争中,他升任团长;在解放战争期间,他职务不断晋升,最终担任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尤太忠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最终晋升为上将军衔,曾担任过2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将军去世,享年80岁。
第五位:扶廷修
扶廷修,1912年生于光山县晏河乡,18岁投身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在红十五军团担任总供给部总务处长,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重要后勤职务,负责军队的粮草和供应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过西藏军区副参谋长等职。然而,他英年早逝,于1966年9月12日去世,年仅54岁。
第六位:傅家选
傅家选,1909年出生于光山白雀傅家大洼,贫苦农民出身,19岁加入赤卫队,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他担任过财务、后勤等领导职务,并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傅家选被授予少将军衔,曾担任总后勤部军需部长、济南军区参谋长等职务。1995年3月20日,他在济南去世,享年86岁。
这些来自光山的革命将领,经历了无数艰难岁月,他们的事迹永载史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