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正在广州梅花村的旧宅中居住。这时,他收到了李宗仁的宴会邀请。李宗仁之所以发出邀请,实际上是受到了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的劝说。朱家骅希望借此机会缓和李、蒋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蒋介石手中的国民党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宣布下台。但尽管如此,蒋介石仍在背后控制局面。李宗仁虽然有心想做出一番成绩,但由于局势复杂,他的作为受到很大限制。
当人民解放军向华东、华南和西南进军时,蒋介石为了挽救困境,于7月16日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并提出了关于设立“中央非常委员会”的方案,规定由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担任主席和副主席。尽管蒋介石已经退居幕后,实际上他还是在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然而,每当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开会时,气氛总是非常尴尬。李宗仁和蒋介石面对面,却没有什么话题可谈,两人始终保持沉默。这样的局面让在场的人感到非常不自在。于是,朱家骅建议李宗仁邀请蒋介石共进晚餐,希望借此机会缓解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李宗仁虽然同意了朱家骅的建议,但他对蒋介石是否会接受邀请心存疑虑。毕竟,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长期存在深刻的矛盾,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然而,令李宗仁意外的是,蒋介石居然答应了赴宴,这让他认为蒋介石也许有意缓解矛盾。
然而,宴会当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李宗仁极为不悦,差点让他气得鼻子歪了。李宗仁在迎宾馆设宴,心里本想平和地接待蒋介石,于是他只带了两名随行人员前来,其他宾客多数是国民党高层官员,气氛相对轻松。但蒋介石的做法却显得异常谨慎。他在前往宴会之前,指派了大量便衣警察封锁街道,还带了大批卫士,甚至封锁了整个迎宾馆,仿佛是面对潜在的威胁。
李宗仁虽然有些不满,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继续指示上菜。然而,宴席中发生了令李宗仁更加困惑的一件事。当他注意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不在场时,他好心地提出:“我派人去叫经国来吃饭吧!”蒋介石却摇了摇头,冷冷地回应:“不用管他,我们吃我们的就好了。”李宗仁感到有些困惑,但也没有追问。
事实上,自蒋介石宣布退居幕后后,蒋经国就负责保护蒋介石的安全。由于当时蒋经国不在宴会现场,显然他正在做自己的工作,确保父亲的安全。然而,李宗仁直到宴会结束后,才从副官口中得知,蒋经国其实是在厨房对每一道菜进行检查,确保食物没有被下毒。显然,蒋介石对李宗仁的诚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认为他可能在宴会上对自己下毒。
李宗仁听后愤怒至极,甚至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时,依然气愤难平。他在《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请蒋先生吃饭本是出于好意,没想到他如此多疑,竟然怀疑我会像他过去对待别人一样,暗算他。蒋先生这样做,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蒋介石的过度戒备,也并非没有原因。作为一名政治斗士,蒋介石的生涯充满了权力斗争。从大革命时期开始,蒋介石便善于通过政治手段削弱敌人,获得了不少胜利。比如,他在廖仲恺遇刺后,通过调查案件,打击了当时的国民党右派代表胡汉民,并迅速跃升为国民党内部的实权人物。之后,他在北伐中通过巧妙的手段和多方联手,最终打败了北方的张作霖,成功实现了北伐。
然而,蒋介石的这些成功也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由于他的手段过于强硬,蒋介石与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比如,在与粤系的矛盾中,粤系将领张发奎曾建议李宗仁将蒋介石扣押,但李宗仁拒绝了这个提议。李宗仁认为,即便蒋介石被扣押,也无法改变目前局势的根本问题。因此,他劝说张发奎:“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兵和钱。蒋已经把军队调走,钱也转移到台湾了,我们就算把他扣起来,又能如何呢?”
当时,李宗仁也意识到蒋介石的政治手段过于剖析人心,造成了广泛的不信任和敌意。在蒋介石撤退到台湾后,李宗仁最终也与蒋介石断绝了联系。李宗仁曾回忆起与蒋介石的那次对话,他认为蒋介石的沉默说明他有些认同李的看法。
至于蒋介石,他在退守台湾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军事失误,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重整国民党军。尽管蒋介石在台湾得以重新掌握权力,但他过去的错误和过于专断的政治风格,依然让许多曾与他共事的人心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