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登陆舰的故事,要从二战时期说起。当时美国急需一种能迅速将坦克运送到敌后作战的舰船,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和诺曼底登陆中,这种舰艇扮演了重要角色。LST系列的坦克登陆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短短几年内造了上千艘,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吃水浅,碰到沙滩就能轻松卸货。战后,这些舰艇没有闲着,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时,它们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运送着M4坦克等重型装备登陆。
然而,到了冷战后期,美国海军发现,这种老式的登陆舰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航速慢、防护差,尤其在核战争的背景下不适应。于是,1960年代,美国开始研发Newport级坦克登陆舰,排水量达到了9000吨,能容纳20辆坦克、400多名士兵,并且火力大幅提升。1969年,首舰下水,随后的海湾战争等重大冲突中都看到了它的身影。但到1990年代末期,由于航母和两栖多功能舰的崛起,这些老舰的预算和维护成本过高,最终于2002年最后一艘弗雷德里克号在珍珠港退役,宣告了坦克登陆舰的退役。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情况也差不多。苏联时期,罗普查级大型登陆舰在1970年代批量生产,排水量达到四千多吨,能携带十辆坦克和两百多名士兵,设计上特别注重可以从前后开门进行快速登陆。冷战时期,这些舰艇常常出现在大规模演习中,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模拟登陆中。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预算大幅缩水,造船厂停产,这些舰艇大多都锈迹斑斑,搁置在港口。再加上2022年和2023年期间,几艘老旧舰艇在乌克兰冲突中遭到导弹打击或无人艇袭击,俄罗斯海军的坦克登陆舰数量急剧下降,至2025年仅剩下不到二十艘,且维护困难。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中国一直把坦克登陆舰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南海和台湾海峡这些水域,坦克登陆舰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海军的072系列坦克登陆舰就是从1978年开始发展的。当时中国从美国购买了二手的LST舰艇,经过使用后发现不足之处,便决定自建舰艇。1980年,江南船厂建造的首艘072型坦克登陆舰下水,长约119米,排水量三千多吨,可以搭载八辆59式坦克和200多名士兵。进入1980年代,三艘072型舰艇进入东海舰队,成为军演中重要的登陆工具。
到了1990年代,072系列开始升级,出现了072II型,这些舰艇排水量达到四千八百吨,配备了76毫米炮,航速提升到十七节。进入2000年,舰队规模扩大到25艘,遍布三大战区。到2003年,072A型舰艇开始生产,昆仑山号为首舰,排水量四千八百七十吨,增加了直升机平台,能够搭载直升机和登陆艇。2012年最后一批072A型舰艇完工,这时中国海军总共拥有了30多艘坦克登陆舰。
2025年,072系列的数量仍在稳步增长,并且继续在南海、东海等水域执行任务。这些舰艇的优势在于,它们吃水浅,适合近海作战,可以灵活快速地进行重型装备的运送,特别适用于岛屿争夺和岛礁防守。而且与美国和俄罗斯的舰艇不同,中国的072系列舰艇并不依赖于航母或大型舰艇,反而更注重分散部署、快速反应。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072系列坦克登陆舰数量远超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的登陆舰吨位较小,数量也少,无法与中国的072舰艇匹敌;土耳其有六艘LST型舰艇,但其搭载的坦克数量有限,且需要在高风险环境下登陆;而美国和俄罗斯的坦克登陆舰已经逐渐退役或缩水,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的登陆舰也不具备强大的投送能力。中国的072系列数量庞大,火力和航速均衡,是全球最多的坦克登陆舰。
从战略角度看,坦克登陆舰在中国的海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南海和台湾海峡的复杂地理环境,使得大型舰艇无法轻易进入,而072系列舰艇的吃水浅、灵活机动非常适应这种环境。此外,未来随着071、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加入,072系列将与其他舰种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两栖作战力量。
未来,中国的海军将继续增强两栖作战能力,072系列舰艇也将不断升级,不仅为近海作战提供支持,也将为未来更远海的行动做好准备。无论是救援、维和还是实际战斗,072系列舰艇在中国海军的战略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展示了中国在海上力量建设中的决心与智慧。